人文

首页  >  院系风采  >  人文  >  正文

【新闻】一次思想交流与观点交锋的学术论坛——全国“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博士论坛暨第七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25 00:00   点击数: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创新新闻理论、重塑新闻业态,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016年11月19日,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承办的全国“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博士论坛暨第七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报告厅成功举行。与会学子反映:“这是一场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盛宴。”

论坛开幕式由武大新传院副院长强月新教授主持。上午9时,强月新教授宣布开幕式正式开始,武大研究生院领导王先甲教授致辞,新传院老院长罗以澄教授热情洋溢地发表了演讲:“越是社会转型的时候,越容易出思想。我们做研究,就应该从问题中来。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真正下功夫去做学问。相信中国新闻的明天一定会光辉灿烂。”

嘉宾论坛环节由新传院新闻系主任夏琼教授主持。开场时她说道:“现在学界有很多声音,音量很大,份量却不大。今天每一位嘉宾都带着精彩的观点,本着交流的愿望前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有价值的声音。”参与本次嘉宾论坛的有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大学》责任编辑廖圣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代传播》责任编辑张毓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副主编刘小燕,武大新传院副院长强月新教授。该环节一改以往模式,调整为“现场互动问答”形式;每位嘉宾的演讲都得到与会学子的热烈回应。其中,嘉宾们和与会学子就“大学生群体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一问题展开积极探讨。复旦大学廖圣清教授认为,某一群体中发现的传播规律是有可能推广到其他群体中去的。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则提出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问题的价值,抛开研究问题谈样本是没有意义的。

论坛随后进入宣讲环节,共有14名获奖选手报告了论文。获奖论文从96篇来稿中选出,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7名。选手报告论文后,嘉宾都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廖圣清教授对本次获奖论文的选题提出特别表扬,希望学子们日后能够继续深入研究。20日,嘉宾与学子们还进行了沙龙讨论。

参加论坛的嘉宾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小燕教授认为这样的学术论坛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在学术方面对于博士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廖圣清教授和张毓强教授对本届论文的质量表示肯定。张毓强教授指出,稿件的质量很好,这在同一层次的博士生论坛当中是难得的,这些论文某种程度上比一些青年教师写得还好一些。张毓强还在问题意识、系统的学术训练、学科转换过程中要全面关注人类传播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附:

一等奖:

熊科伟(在读博士) 暨南大学 《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

二等奖:

焦 文(在读硕士) 澳门科技大学 《论自恋程度与脸书中自我表现的关系》

王 敏(在读博士) 武汉大学 《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型与现实悖论——基于87个国家的隐私相关法律以及200个数据泄露案例的比较分析》

三等奖:

孙 璐(在读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两岸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周子瑜事件”为例》

张 蓓(在读博士) 武汉大学 《网络媒体与视觉修辞中的原型激活》

李润阳(在读硕士) 武汉大学 《宣传2.0:< 人民日报>在微博场域中新闻框架的转变——以农民工议题报道为例》

许丹枫(在读硕士) 英国莱斯特大学 《巴黎恐怖主义袭击在国际新闻中的视觉化传播分析》

优秀奖:

曹 然(在读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客观性原则:问题、反思与对策》

刘惟真(在读硕士) 武汉大学 《消费主义背景下网络音乐新闻特征分析——以网易音乐新闻为例》

李孝祥(在读博士) 武汉大学 《解析与反思经典新闻生产研究的崛起、理论视角与关键议题》

陈尔维(在读硕士)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类网站在社交媒体中的发展趋势探究——以BuzzFeed为例》

陈奎莲(在读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 《大数据对隐私保护的挑战研究》

郭旭东(在读硕士) 四川大学 《从抵抗到妥协——新媒体时代“弹幕”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互动研究》

王子宇(在读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 《雾霾议题在社交媒体中的多样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