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首页  >  院系风采  >  理学  >  正文

【资环】“珞珈资源环境讲坛”第四十五讲:行政空间外溢性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利用与管制

发布时间:2019-12-20 20:06   点击数:

2019年12月19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珞珈资源环境讲坛”第四十五讲在220会议室如期举办。本次主讲人为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导、副教授,也是武大曾经的校友曾晨老师。

国土空间利用与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议题,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顶层设计的重要体现,是国土空间利用和管制的基础和手段。曾晨老师本次的报告,以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为依据,从行政空间外溢的角度阐述行政区划对城市群城镇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曾老师从选题背景、研究区概述、模型方法和政策建议等角度进行了汇报。

将各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进行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花了30年实现城市化50%的增长,而英美则花了100多年才实现35%的增长,中国拥有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城市扩张和城市增长现象。城市扩张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居住区、开发区,而在此期间也会出现虚假城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形成了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交易。国家随之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土地财政,因而交易量有所控制。

土地出让和土地转让期间存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协商和补偿。而行政区划对城市用地规模存在一定影响。近年来,大量的撤县设区造成了不同地区行政级别的变化,土地管理权力随之发生了改变。撤县设区后,由于新区内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因此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率较高。城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但扩张是否合理,扩张的机理和城镇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是否高效?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在存量规划时代,土地利用的重点是集约节约用地。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如何提高集约度?曾老师的研究从行政角度来测度,不同行政区划的等级和范围会如何影响城市群城镇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土地财政收入。通过莫兰指数等空间模型,计算空间自相关等指数和指标,并结合问卷调研等结果。证实了行政区划等级和边界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以及空间外溢效应的存在。

在未来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国土空间优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城市群行政空间和城镇用地空间的弹性耦合,在不同行政级别的地方政府间建立明确的土地财政分配机制。

文本:陈佑淋

供图: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