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首页  /  院系风采  /  人文  /  正文

【哲学】我院实践队赴山西大学探访优秀毕业生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为深化校际融通合作,搭建优质就业信息共享平台,2025年6月26日上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严璨、党委巡视办巡视专员陈蓓、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代丹妮带领哲学学院“珞珈职航”实践队赴山西大学与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党委副书记吴鑫、副院长薛稷进行了交流座谈,并回访了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生、山西大学讲师李政勋校友。此次交流探访毕业生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前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共享了两院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哲学学科人才的就业去向打开了新思路。

座谈交流:两院共探哲学学科人才就业新路径

座谈伊始,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党委副书记吴鑫和副院长薛稷共同介绍了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的发展状况以及毕业生去向。山西大学哲学院内“导师有约”、“哲里思政”等特色学术以及思政活动的举办,夯实了学生们的专业基础,扩大了理论视野,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在就业市场中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严璨书记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两院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是高度契合的,都坚持学术培养与思想引领并重的"双轮驱动"模式。在介绍本院经验时,她强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始终将就业指导纳入哲学学科的育人体系,通过"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出去”,拓展发展视野,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未来,也期待两院能够深化就业合作促进人才互通。为学生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校友互动:破局学科就业困境,打消就业焦虑

座谈会后,山西大学哲学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23级博士毕业生李政勋校友围绕哲学专业就业现状、进入高校就职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细致地分享。

首先,李政勋校友就哲学学科人才入职高校的要求以及发展现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校就职的机会近年来在不断缩减,因此需要尽早规划自己的研究内容,使自己在进入就业市场时具备更大的竞争力。此外,在面临不同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状况尽快把握发展机会,拿到“入场券”后再细致考虑发展环节。

接着,李政勋校友还围绕从“学生到讲师”这一身份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悟。他认为进入高校之后,要权衡好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服务工作这三大方面: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所以不能放松在学术上的追求;教学工作涉及和校内学生以及院系单位的交流,因此也需要全心投入,以便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服务工作相对前二者较为轻松,但也需要认真对待。

最后,李政勋校友结合自身经历谈到,尽管哲学学科常被贴上“就业难”的标签,甚至面临外界的质疑,但他始终认为,哲学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人文视野,恰恰是当今社会许多领域亟需的素质。他强调,关键在于提前规划职业方向,主动积累实践经验,将哲学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哲学并非“无用之学”,而是“无限之学”——只要早做打算,认真落实,它的可能性远比想象中广阔。

结语:

“珞珈职航”实践队此次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之行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李政勋校友的深入交流为哲院学子们厘清了高校任职的发展路径,也减轻了同学们的就业焦虑。基于此次参访收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就业实践部及”珞珈职航”实践队将持续推进就业拓展计划,积极开拓企事业单位合作渠道,多维度助力哲学学子职业发展。

审核:代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