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寒假,武汉大学研究生足迹跨越祖国大江南北,开展“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寻访家乡红色记忆”寒假主题实践活动。广大研究生通过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群众深入座谈交流,通过走访家乡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来了解家乡革命历史传统,通过开展调研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努力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撒播到基层
“社区治理必须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抓好静态的党组织建设和动态的党组织活动,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围绕国家社区治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把小我融入大我,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月14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武汉大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侯寓栋为鲁谷社区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社区服务志愿者、离退休党员共计70余人做了一堂以《树立世界眼光,推进社区治理》为题的理论宣讲。2月19日,在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新年第一课上,侯寓栋为主会场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在职党员和8个分会场项目部、分公司共计300余名员工开展了“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树立世界眼光,做好主力军”的主题宣讲。“‘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伟大实践。” 侯寓栋动情地说。
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侯寓栋在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理论宣讲
2月20日,在新疆库尔勒市萨依巴格社区,我校博士生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樊如茵以《践行青春使命,共创美好生活》为题,为萨依巴格社区的返乡大学生作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宣讲。樊如茵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切入点,认真讲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并结合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呼吁在场青年要真正成为我国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成为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创造者。
博士生宣讲团成员樊如茵为新疆库尔勒萨依巴格社区返乡大学生讲党课
博士生宣讲团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瑜讲到:“在本次寒假宣讲活动中,博士生宣讲团成员们积极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伟大历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用青年话语、青年思维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求把道理讲清楚、把热点讲透彻、把难点讲明白,以引导基层群众、企业员工积极学习、传播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次活动引起良好反响,受到听众好评。可以说,博士生宣讲团又一次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到一线,走入基层群众心中。”
追寻身边的红色记忆 接受思想洗礼
“革命的红安,青春燃烧的岁月,艰苦的革命历程,不能被忘记。”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项元顺观摩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后感慨道。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东山烈山陵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涛在每座墓碑前驻足停留,一字一句地读着烈士们的墓志铭。“我的思绪仿佛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发现绝大部分烈士都是中国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热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凝成了党旗上那永恒的红色”,李涛同学感慨万分。历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周启在参观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后激动地说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时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个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发挥当代青年的力量。”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吴伦基在参观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后谈到:“缅怀历史不是为了沉浸历史,歌颂历史不是为了粉饰时弊,而是为了汲取历史的经验和力量,凝聚民心。”“修建刘邓大军纪念馆很有意义,是把传承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传承革命精神,铭记英雄事迹,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争做革命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冰璇在参观安徽省临泉县刘邓大军纪念馆后感悟道。水利水电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龚文婷认为,“此次寒假调研实践,我实地考察调研了湖北省宜昌市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以及多处保存完好的存留遗址,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也深感抗战胜利的不易。革命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我们创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应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尽最大努力投身于国家建设”。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亚鹏也深有体会,“假期我前往武昌毛泽东农讲所旧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实践,此次实践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也为我日后更好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龚晨瞻仰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马仕瑛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她表示,“我发现县城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从前窄窄的街道没有了,取代它的是宽阔且干净的街道;从前的废弃建筑没有了,取代它的是美丽的地标性建筑;从前去往高铁站90分钟的车程因高速公路的建成缩至40分钟。每次回家,家乡的新变化都会让我感动,同时激励我更努力学习,从而为家乡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力元在家乡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后沟村,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展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调研。张力元表示:“扶贫离不开扶智,扶智更要先扶贫;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文化需与经济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此次实践让我感受到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程度不同而带来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当代大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必须多参与实践。”
历史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达锬在寒假期间来到了江西南昌,方便快捷的地铁交通、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让他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城市生活不仅可以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更是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第一次到南昌,并不是很方便,很多地方还在建设。而现在规范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让人感受到了舒适和愉悦。从狠抓基础建设到现在提升城市文化、提升服务质量,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在追求发展的速度的同时,更在不断追求高质量、满意度,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