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余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今年初,武汉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组建第二批“博士基层服务团”,遴选5名博士生赴十堰张湾区、荆门京山市两地乡镇开展为期4至6个月的实践锻炼。
实践期间,博士服务团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岗位锻炼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导向,以建言献策为目标,与当地乡镇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同生活,投身精准扶贫、乡村治理、厕所革命等基层工作,撰写了《农村特色种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等5篇研究报告,成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青春风景线。
几个月来,5名博士研究生先后走访70多个村,访谈群众1000余人次,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科研论文、调研报告10篇,解决技术难题两项,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武汉大学老师前往十堰了解实践锻炼的博士生工作生活情况
在两批次实践活动中,博士服务团涌现出一系列感人事迹:吴汉勋同学促成京山“羊踏菜园”电商平台建设,解决100余名农民朋友务工问题;段永杰同学起早贪黑,以月均走访约1000公里换来5万多字的调研报告;葛孟钰同学利用卫星数据,研究1990年至2015年张湾区方滩乡土地利用覆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为当地土地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坚持在实践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楚龙强表示,下一步,武汉大学将继续营造有利于“博士基层服务团”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完善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对口、稳定的基层服务基地,让优秀研究生在实践中学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锻炼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铠:争做懂乡情、爱乡村的新时代博士
【人物档案】
文铠,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实践于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任产业发展顾问。在校期间曾担任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副主席,目前已发表SCI二区论文两篇、发表EI会议论文三篇、编写英文专著两章、主持完成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开放基金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同学们,你们梦想是什么?”“想不想看看30年后的世界?”10月12日,在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中心小学,一堂特殊的“魔法课堂”“梦想课堂”正在进行,孩子们时而哄堂大笑,时而蹙眉静思,时而掌声雷动。
当日,由武汉大学博士基层服务团成员文铠联系、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在该校进行,测绘学院辅导员老师迟宗宝、硕士研究生李鹏、许绍哲等人专程从武汉赶到十堰,为孩子们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
今年初,武汉大学组建第二批“博士基层服务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文铠主动报名。“大学生投身基层建设体现着一种时代烙印、时代价值、时代精神。”正处于毕业的关键时期的文铠学习任务十分紧张,他认为这次锻炼必将成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毫不犹豫主动报名。
文铠实践的方滩乡位于我国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为全区最为贫困的乡镇,全乡虽然已在2018年脱贫摘帽,但人们生活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薄弱。
方滩乡中心小学是该乡唯一的学校,目前从幼儿园至六年级全校仅有37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和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看到他们就想帮他们做点什么。”文铠介绍,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学校了解情况,并积极联系公益资源,最终促成这次公益活动。
在担任方滩乡产业发展顾问期间,恰逢全区““十四五”规划”征集研究思路,文铠承担了方滩乡“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撰写任务。接到这个“大活”,文铠“两眼一摸黑”,但他没有害怕:“不是来混时间的,没有挑战怎么能学到知识?”他利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量阅读了近年来全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汇报、会议纪要等材料,以及全国、省、市、区相关通知与政策文件,并通过向基层干部请教、与周围农户聊天等方式收集他们关于全乡发展情况的心声。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最终完成“方滩乡“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得到了乡领导的一致认可,称赞其“既结合实际,又有深度思维”。
实践期间,文铠还先后参与了“方滩乡各村党建情况调研”“方滩乡部分村饮水困难问题调研”“张湾区‘两不愁三保障’交叉检查”“方滩乡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考核”“方滩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工作。
“在压力中体验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文铠坚持到各村了解第一手资料,几个月来,他走遍全乡各村。九、十月份,恰逢板栗成熟期,尽管农户收成不错,但文铠发现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农民丰收并不意味着增收。与农民个体经营相比,在全乡所有产业项目中,由农民合作社或者村集体负责的产业销售效果和收益明显要好。但是,当前各村农民合作社秉承自愿加入原则,并不是村民全覆盖。
针对这些情况,文铠察觉到当前全乡的农民合作社在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于是决定以“农民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一个课题研究。

“学测绘的来搞乡村振兴研究,都是和地球打交道,不算转行。”文铠说,通过几个月的实践,他的能力、品格、思想都得到了提高。他认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恰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机遇,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理应将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努力做一名懂乡情、爱乡村的新时代博士研究生。”
赵欢:在基层感受群众的力量
【人物档案】
赵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实践于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任产业发展顾问,在校期间曾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第二届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曾获评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研究生实习实践优秀成果”“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发表CSSCI论文2篇。
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赵欢深知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这也是他报名参加博士基层服务团的原因。
初到西沟乡,他就查遍了乡与各村的资料,以后的工作中,他结合资料走访。
6月26日,赵欢参与西沟乡岳竹村“‘十星级’争创评选活动”。岳竹村是该区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的先进村,活动目的是在全村评选出今年的“十星级文明户”。
“我们是带着电视台记者过去的,路上我就在思考:活动是不是走走过场?”赵欢回忆当时的情景。下午4点许到达村里,村党支部书记周功华正带着30来位村民挨家挨户地查看评比。卫生情况如何,是否有产业……每到一户,大家都仔细查看,认真打分。
跟着村民们从头到尾走了一遍,赵欢确定这个活动是出于真心。检查完毕之后,周书记带领党员到村支部大会议室开会,让大家根据刚才检查的情况和平时印象,填写“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最后,经过严谨认真地唱票计票,他们评选出了今年的“十星级文明户”。当时,村民们评选、议事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却没有一个人表达要走的意思,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只要能充分发动群众,事情就能顺利完成,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在回乡的路上,赵欢感慨万千,这大概就是岳竹村能从一个偏僻的穷村发展成明星村的原因吧。
实践锻炼中赵欢也了解到,现在基层最缺的、留不住的还是人才,村两委缺少人才、乡政府机关需要人才、村产业合作社需要人才、各站办所缺少人才等等。因此,到西沟乡之后,赵欢一直找机会想发挥自己所学为乡里做一些贡献。他喜欢和同事们交流,了解不少同事们的思想困惑,为此他积极为乡里年轻干部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理论宣讲,在乡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专题辅导,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的主题讲座,宣讲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领学中央的重要会议文件等。同事们非常欢迎他的宣讲,而且喜欢和他探讨问题。
他全程参与了西沟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这次理论学习,他更进一步认识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他更加理解和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工作才是一切工作的根基。不持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到基层工作不知群众力量强大。”谈起收获,赵欢如是说。
赵朝阳:服务基层是一次情怀的升华
【人物档案】
赵朝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实践于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任产业发展顾问。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并在学生会多个部门任职。曾获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目前已发表SCI一区TOP论文两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从豫南平原,到鄂西北的大山,从热闹繁华的都市,到安静美丽的乡村,初到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赵朝阳心中既有激动和欣喜,也有些感慨和落寞。
作为一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认识多停留在电视介绍,谈到初到柏林镇的感受,赵朝阳感慨道:“在来到实验挂职锻炼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祖国的农村是绿水青山,生活富足,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但真正深入农村以后我发现,乡村产业振兴任重而道远,这恰恰说明我们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乡村发展大潮的必要性”。
有了这种认识,便有了接受艰苦挑战的勇气和干劲儿。由于十堰地区多山,村落分散,村民住宅之间往往相距数百米,且山路居多,有时甚至要走过两山之间20厘米宽的水泥板桥到山谷对面的村民家中。检查期间,赵朝阳日均步数超过3万步。有一次,他肠炎复发,疼得头上直冒汗,同事问他怎么回事,他轻松一笑:“有点怕热,出汗了。”他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当天检查结束。
十堰市张湾区刚刚脱贫摘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较大的返贫压力。为了探索如何实现永久性脱贫,避免返贫,赵朝阳在“两不愁三保障”交叉检查期间,顶着烈日,主动参与入户工作中,不仅按时按量完成了党委交待的脱贫“回头看”任务,还特地和贫困户拉家常,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医疗、饮食、教育、收入等方方面面。“我发现中国农村的百姓非常淳朴和勤劳,对于当前的生活条件基本满意,他们谈的更多的是缺少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谈到入户走访时,赵朝阳说。
柏林镇位于堵河之畔,由于当地多山少地,土壤肥力不足,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产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猕猴桃、糯玉米、蓝莓等特色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赵朝阳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现存的产业发展问题。通过调查,他发现土壤肥力不足、缺乏年轻劳动力、缺乏技术专家、缺乏管理人才是当前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目前赵朝阳已着手起草相关调研报告,希望对当地特色种植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挂职锻炼期间,赵朝阳数十次前往鲍花村游步道建设现场和白马山村旅游风景区建设现场,并结合自己本科所学土木工程相关知识,与工程师多次探讨项目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赵朝阳还和到柏林镇中心小学支教的武汉大学支教团队一起,举办了“2019年武大志愿者走进柏林镇‘希望家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文艺汇演”。
有付出,就有收获。一次,赵朝阳在白马山村走访,当他大汗淋漓地进入一位老人家里时,老人大吃一惊。“小伙子,天这么热,你们怎么来了。”老人笑开了脸,热情的让座、泡茶。山里的农村平常没有水果,老人立即跑到菜园,摘来几根鲜嫩的黄瓜。“那种热情发自内心,暖人心脾。”赵朝阳说,他只不过做了该做的工作,农民朋友却用最纯朴的感情给以回报,让他认识到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服务不仅是一份阅历,更是一次情怀的升华。”赵朝阳说,青年学子正处于丰富多彩的年华,应该有憧憬、有梦想、有情怀,接受时代的呼唤,奋斗出别样青春,书写青春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