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余亮 尹明慧 张奕 朱绯 宋依语
供图:朱绯 张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以德执教,淡泊名利,坚守平凡;学思结合,不问前程但行耕耘。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老师就是打造这只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武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的第一方阵,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武汉大学的优秀导师们时刻牢记嘱托,不忘初心,不仅忠于职守、严谨治学,做学生求知笃学的引导者,更做到了甘于奉献、以德施教,是学生道德情操的示范者。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周礼·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作为人民教师,育人即传道。桃李春风,师恩难忘。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如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2010年以来武汉大学每年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可亲可敬的导师。
1、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教授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如同田园诗,安静、优雅、自由、自主。衷心希望同学们在这种特殊的学习氛围中自控、自立,格外珍惜时光,充分利用来自不同渠道的优质资源,组织好学习和研究生活,敏锐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博学创新,以十年磨一剑的扎实作风和精神,收获丰硕成果,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2、计算机学院吴黎兵教授
人生的道路,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挫折甚至失败都会发生,只有不畏挫折,勇于攀登,才能迈向成功。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大家更应该沉下心来,努力钻研,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计算机学院吴黎兵教授,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4年)
3、电子信息学院赵正予教授
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就是要凭良心做人、是非分明,常怀珍惜之念、感恩之心。珍惜今天所来不易,不要轻易放弃;感恩父母、师长和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做事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学问就是要全身心投入,“为伊消得人憔悴”。美好的明天是奋斗出来的、未来的岁月静好是辛勤劳动所铺就。
——电子信息学院赵正予教授,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4年)
4、测绘学院张小红教授
搞科研要有“四心”:第一,我们要有好奇心,保持不断探求的兴趣和欲望,在研究的过程中,你慢慢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第二,我们要有勇敢的心,科研之路荆棘丛生,勇者胜;第三,我们要保持自信心,它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如同火,可以焚烧困难,照亮智慧。第四,我们要有恒心,做科研要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大家喜欢科研,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坚持自己的理想,勇攀科学高峰。
——测绘学院张小红教授,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4年)
5、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
希望毎次选出的十佳教师,都能成为远离武大的学子们心中一份值得回忆的美好,在他们人生最困难的时候能提供一份最温柔的支持。
——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6、经济与管理学院汪涛教授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希望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感兴趣的事情才会更有动力和耐力。无论是就业导向还是学术导向,都希望他们能够接受一些学术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每周都会让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展学术讨论会,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碰撞,共同进步。同时也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做到“笔下有问题,脑中有故事”。希望每一位学生在研究生能够做到“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汪涛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7、法学院张万洪教授
法学横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需要同学们具备文史积淀和人文关怀,也需要在实证研究方面加以专门训练,以及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愿与大家一起常读《世界人权宣言》,纵览好书好电影,文以载道,起而行之,为所有人的自由与正义而不断努力。
——法学院张万洪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8、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伟教授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同学们身处新时代,生逢其时,天高海阔,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站在国立武汉大学的肩膀上,衷心希望同学们张开双臂拥抱新时代、敞开心怀追梦新征程、迈开步履创造新业绩,潜心学术科研、全面练就本领、接续砥砺奋斗,让青春成为珞珈山上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伟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9、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
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束缚思维和手脚。既然选择了读研,就要充分利用这段时光全面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发掘自己擅长的领域,保持乐观、坚韧毅力、潜心浸入、见贤思齐、打开视野,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而自信的自己。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0、生命科学学院陈向东教授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起点,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研,多和周围的人交流,包括导师和同学,努力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留下一个漂亮的脚印,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旅途打好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学院陈向东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1、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蔡忠亮教授
科研之路,无捷径且无止境。面对科研的艰辛和挑战,只有踏踏实实和认认真真,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找准定位、学会规划、积极主动、勤奋努力、全面发展”,争取做一名身心健康、诚实守信、敢于奉献、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新时代的优秀研究生。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蔡忠亮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2、电气工程学院陈红坤教授
愿各位学子做有使命、勇担当、立长志的青年人,崇明德、求真理、敢创新的武大人。秉承学术初心,德业并进,闯“无人之境”,攀科学高峰。勇搏长空万里,水击三千,求知武大,成才珞珈,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电气工程学院陈红坤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3、计算机学院张沪寅教授
对于研究者来说,文献是你研究之源,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的,每篇文献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阅读,从中找出研究与创新的突破口,研究成果与时间不一定成正比,但研究成果要靠时间来保障;通过学习,从计算机科学理论中获取进步的力量,从计算机科学家身上汲取创新的营养;相信自己一定成功。
——计算机学院张沪寅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4、测绘学院许才军教授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搞科研的黄金时代、黄金年龄,我希望你们能够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正视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弱点,积极参加各种锻炼,不断努力,改变自己,能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更希望同学们一生健康快乐、成功、幸福!
——测绘学院许才军教授,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5年)
15、哲学学院钟年教授
中国人常说安身立命,对于我们做文化心理学的这群人来说,专业或可安身,但文化方能立命。用几句话来总结就是:专业安身,文化立命,志存高远,遇事躬行。
——哲学学院钟年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16、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马萧教授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学问。学问学问,先学而后问。学就是要潜心读书;问就是要勤于思考。读书让人产生灵感,思考使人心生疑问。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学而后思是一切学问的发端。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也就是说,做学问还要善于交流,把自己的思想与人分享,让人质疑。学问在与人交流和分享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大家的质疑中不断完善与升华。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马萧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17、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宪教授
在进入大学后,所有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庭背景好的应屏弃自己的优越感,因为那不是你自己创造的。家境贫困的没有必要自卑,因为那不是你造成的。所有同学应该学会用平和与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现实,学会尊重他人,更为关键的是修炼健全的人格,对社会永存回馈之心。治学方面在打好知识结构基础上,始终保持对社会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那些有情怀、有志向、坚韧不拔的人才可以笑到最后!
——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宪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18、法学院皮勇教授
希望研究生同学能深入思考,培养独立的精神与自由的意志,在学习中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学院皮勇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19、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楠教授
希望青年学子:一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路虽然荣光,但充满艰辛和坎坷,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二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人材之成出于学”,既要通过勤奋学习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通过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还要通过实践学习锻造出运用理论解决新时代问题的金钥匙。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楠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20、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傅才武教授
在我的求学与人生经验中,对坚持锻炼这一点体会深刻。我少年体弱多病,从高中时开始晨跑,坚持30多年使我受益匪浅,晨跑、太极拳等不仅仅锻炼身体,更磨砺灵魂。它使我们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韧性。1980年代我进入大学时,吾师冯天瑜先生以《周易·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嘱我辈,后来我来武大读书工作时,窥探百年前凯尔斯先生设计建造武汉大学时的“匠心”,就是以“九一二”操场为中心,再在周围布置教学楼,这大体体现了武大人要以强健体魂和坚韧意志筑基,支撑“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之宗旨。毛泽东主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想这正是我们武大学子应当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气质。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傅才武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21、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汪的华教授
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寻找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淬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享受科研旅程的苦与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汪的华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22、水利水电学院周伟教授
希望同学们拿出年轻人青春的热情和拼搏的勇气对待学习和生活,到毕业时,你们再回首,就不会有平淡、遗憾的青春,有的只是你们踏实的脚印和拼搏努力的丰碑,你们也一定能够走上康庄大道。
——水利水电学院周伟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23、电气工程学院丁坚勇教授
志当存高远,行为报家国。有心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电气工程学院丁坚勇教授,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2016年)
东湖之滨,有凤来栖;珞珈山上,有黉独秀。砥砺百年风雨,熔铸百年辉煌,武汉大学在新时代的关键期,必定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自觉,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勇气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桃李不言,树人三千;春风化雨,英才济济。通过“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活动的开展,武汉大学树立了一批发奋图强、严谨笃学、甘为人梯、潜心育人的好导师典型。希望在“好导师”们的带领下,武汉大学能够再谱一曲新的华章。道无形,风雨千载传承,积如山重;师淡泊,尘灰两肩无悔,情似海深。愿立德树人之根本深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