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

首页  >  学习教育  >  正文

【法学】支部研学丨寻找珞珈建筑群中的党史记忆

发布时间:2024-10-12 15:03   点击数: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与党建文化的深度融合,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推出支部研学路线系列。本系列旨在为各支部提供支部研学校内路线,希望支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将党员的学习课堂从室内搬向室外,使党员能够在“行走的实境课堂”中交流分享、学习体会,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爱国热情和爱校热情,并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提升党员们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珞珈建筑群党史游览路线

武汉大学传承百年红色基因,永葆鲜活红色记忆,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大学。武汉大学处处都种下了红色基因,留下了红色记忆,比如樱顶老图、闻一多雕像、六一惨案纪念亭、九一二操场、珞珈山十八栋、武大防空洞等等。接下来,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将带你走进“珞珈山古建筑群之历史印记”,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站 樱顶老图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该馆始建于1935年,这是一处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图书馆见证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风雨雨。1938年,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发表演讲,激励青年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樱顶图书馆是他推动国共合作、组织抗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樱顶图书馆是武汉大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是武大学术精神的象征。周恩来总理在这里的一系列活动,更是为这座建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历史价值。

第二站 闻一多雕像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校园内另一处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地标——闻一多雕像。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以其坚定的民主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武汉大学作为闻一多先生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特立此雕像。雕像周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为雕像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宁静。为了更好地铭记闻一多先生,武汉大学还在珞珈山十八栋特辟10号楼为闻一多纪念馆,详细回顾了1928年8月至1930年6月闻一多先生为武汉大学发展做出的贡献。闻一多雕像不仅是对闻一多先生个人的纪念,更是武汉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化的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真理、捍卫民主、勇于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第三站 六一惨案纪念亭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武汉大学六一惨案纪念亭,是为纪念194761日发生的“六一惨案”而建立的。在这次事件中,国民党军警在武汉大学校园内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了血腥镇压,导致三名学生牺牲,多人受伤。这一惨案震惊了全国,激发了更多青年学生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

纪念亭是一座六角攒尖顶的亭子,翠瓦飞檐,瑰壮观。亭内立有大理石碑,正面刻有“六一惨案纪念碑”七字,背面则记载着当时武汉大学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的经过和烈士殉难的始末。

第四站 九一二操场

接下来我们到达的是武汉大学九一二操场,一个承载着历史与青春的地方,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汗水与欢笑,也铭刻着重要的历史时刻。

九一二操场又名奥场,之所以被命名为九一二,是因为毛泽东主席于1958912在该地接见了武昌几所大学的学生。九一二操场气势恢其中包括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和一系列运动器材。在抗战时期,在九一二操场举行过一系列的抗日集会和宣传活动,这些演讲激励着武汉大学的师生们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第五站 珞珈山十八栋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一起到达珞珈山脚下的“十八栋”。珞珈山“十八栋”是武汉大学教授别墅群的简称,是一片中西合璧的英式别墅,多为三层砖木结构,坐落于珞珈山麓、东湖之滨,背山临湖,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在武汉大学充满历史底蕴的校园中,珞珈十八栋尤为引人注目。

在靠近山顶位置的第19栋建筑,是周恩来总理的故居。19385月至9月,周恩来携夫人邓颖超入住这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长江局副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在这里组织领导抗日宣传活动,在武汉大学发表重要演讲;给军官训练团授课,宣传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会见国民党高级将领、民主人士、文化界和新闻界知名人士,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共商抗日大计。

在这一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开办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周恩来亲自讲课,传授游击战法,宣传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共开办两期,既发挥了大学这一场所的教育功能,又延续了黄埔合作、克难救国精神。


第六站 武大防空洞

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特别的一站,珞珈山下的防空洞。

武汉大约有25个防空洞,武大防空洞是其中之一。1938年抗日战争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住进珞珈山。

其回忆录《洪波曲》中,郭沫若给予了武大防空洞极高的赞誉,认为武大防空洞的设施是最好的,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为保障师生和校园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武大防空洞依然承担着科研、人行通道、人防工程等重要任务,在接续流动的历史长河中,防空洞以其稳重和包容,为珞珈山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感。

九一二地,十八栋居,谱系传承,历久弥新,抗疫精神,伟大信仰,重温党史,砥砺前行。武汉大学有着热忱的爱国传统和深刻的红色基因,百年来,有志之士在武汉大学的校园内外留下了一个个鲜红的印记,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依然闪耀。而今天的我们沿着党史路线,在珞珈山寻找红色印记,重温这一段段经典故事,增强了我们爱国爱党的信念。

让我们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与责任感。期待大家积极参与,携手为推动支部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总路线”图作者:PeteZheng

审核:王帆徐瑜堇张琼张亚鹏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