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首页  >  院系风采  >  人文  >  正文

【文学】角逐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文学院3支队伍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发布时间:2024-11-13 10:23   点击数:


 

2024118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大学圆满举行。由文学院李寒光、李广宽老师指导,2024级硕士研究生徐知意、宋坤、羊博雅、舒裕涵、吴金霖组成的“《黄鹤楼集》数字活化”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由宋时磊老师指导,2024级硕士研究生夏新怡、王雅兰、李炳坤和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哲组成的“怪力乱神”团队荣获全国二等奖,由程芸、汪超老师指导,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梦源、刘潇雅、陈美伊、成易彬惠组成的“珞珈英华”团队荣获全国三等奖。

 

 

 

“《黄鹤楼集》数字活化”团队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将湖北省图书馆珍藏的《黄鹤楼集》中364篇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文以网站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呈现。通过配备词云图标签、朗读、人物档案、诗人行迹地图等功能,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此外,为了增强读者与经典典籍的互动,团队引入AI作诗功能,并开发了平仄搭配、诗词速记等游戏,以寓学于乐为宗旨,真正做到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目前,该项目已实现电脑网页、手机移动端多平台预览,并入驻湖北省图书馆、湖北典籍博物馆,深受社会大众喜爱。

 

 

 

“怪力乱神”团队围绕“种草”“神兽”“造梗”“传承”四个网络热词或现象,深入挖掘神话故事蕴含的精神内核,对八仙过海、神兽穷奇、仓颉造字、夸父逐日四则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呼应“种草”消费、“神兽归笼”、网络造梗、文明传承这四种当代现象,重新诠释“怪力乱神”的含义。团队通过激光雕刻木板版画的形式展现古与今的对话,并提出打造汉字文化墙、增设拓印互动、融入推介软文等多种文旅传播方案。

 

 

 

“珞珈英华”团队在两创大赛聊城赛题中,围绕光岳楼古今,创作了一组作品“诗词联赋曰光岳楼”。刘潇雅同学的《光岳楼赋》第一段写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交相辉映下的聊城古城及其象征光岳楼。第二、三段以四六铺陈,写光岳楼里外形制建楼历史,与光岳得名之由来。最后一段触景生情,胸中丘壑难以言表,唯有落笔成文。成易彬惠、李梦源及陈美伊同学妙用藏头藏尾,在《光岳楼诞》《登光岳楼》《南乡子·登光岳楼怀古》等诗词、对联中,将光岳楼六百五十载历史,聊城八景,及运河文明中水脉与文脉的交织娓娓道来。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

自大赛启动以来,武汉大学文学院积极响应、广泛动员,鼓励跨年级、跨学科组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十多位研究生导师倾心投入选题和备赛指导,同时,研究生会积极承担协助组织工作,建立文学院参赛队伍交流群,及时在群中发布大赛讯息,与多个兄弟研会取得联系、寻求合作,为同学们搭建起跨院组队的桥梁。学院将全方位支持和指导贯通比赛全过程,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下一步,文学院将深入总结本次大赛的经验,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完善项目孵化机制,进一步探索文化“两创”多元路径。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与国际传播中来,担负起青年文化使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图片:文学院代表队

撰稿:夏新怡

审核:郑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