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杰教授作客我院,为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的学术讲座,卢烈红教授、萧国政教授、张延成教授、田源老师、陈练文老师出席此次讲座,讲座由萧国政教授主持。
徐杰教授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学者入手,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高水平的地参与学术讨论,道人所未言;二是要勇于和善于开辟新的学术领域,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简单的问题讲深入。
徐杰教授首先探讨了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源泉。语言创新是对现有核心语言规则的突破,语言演变则是以语言创新为起始阶段的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同时是部分语言创新的固化。传统上将语言接触和语言习得认定为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两大重要源泉。其次,徐杰教授给出了“语言特区”的定义。他认为,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源泉还有语言运用中的某些特定区域,这些区域性质特殊,能够大量催生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用法,其中某些格式还能进入语言主流。在徐杰教授的定义中,“语言特区”的概念来自于“经济特区”,其概念和意义与“经济特区”相似。香港、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司法区,语言特区则是合理合法地突破主流常规语言规则的约束。此外,徐杰教授还为我们展示了语言特区的三大类型,即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空间,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网络语言中的“被XX”、“各种”用法的变化,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异同,从而让大家对语言特区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徐杰教授为我们展示了“语言特区”的语言学意义。第一,“语言特区”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回答语言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这一语言基本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语言机制;第二,将“语言特区”种种边缘现象纳入普遍语法视野,无疑可以筛除一些因特例而特设的规则,推动核心语言规则的简化和语言学理论的进步;第三,“语言特区”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语言的演变方向,语言的发展方向极可能以语言特区中的这些特殊规律为基础来重新进行洗牌的结果。
萧国政教授对徐杰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卢烈红教授、张延成教授等也参与了讨论,并感谢徐杰教授的精彩讲演。
(文: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