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第十一届湖北高校青年学术沙龙(第二期)在武汉大学人文馆北厅举行。此次沙龙以“性与刀——如何看待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写作与暴力描写”为主题,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会胜、副院长方长安教授、文艺学教研室李松副教授、写作学教研室余蔷薇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建军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俊国教授出席活动,三所高校70多名青年才俊际会珞珈。
爱欲和暴力作为人类原始欲望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文学叙述当中一直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制和异化。两者在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了冲击意识形态、道德理性及反抗异己力量的表达工具。然而,近年来文学中的相关内容却渐渐流于大尺度、重口味,不断刺激读者的阅读体验,挑战读者的感官极限。本次沙龙把当代这一备受关注、极具争议的话题拿到桌面来谈,探讨“性”与“刀”在当代文学作品的表现,有助于推动我们对当代文学发展的理解与反思。
(方长安教授致辞)
本次活动首先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方长安副院长致辞。随后,来自三所高校的学生代表黄露、张丹宁、余思月依次发表主题演讲,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黄露同学分别从传统伦理和民族意识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商业化视角出发,结合相关文学作品,阐发了她对当代文学作品中身体书写的看法。张丹宁同学首先对主标题的“性”、“刀”与副标题的“身体写作”、“暴力写作”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质疑,随后解读了身体写作和暴力描写两者所具有的消费性和主体性的问题。余思月同学结合相关文学作品介绍了身体写作的特点和流变,揭示了身体写作从过度政治化到虚无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过度政治化、反现代性等特点,引人深思。
(主题发言同学与主题发言老师)
随后三位嘉宾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对此次主题进行了阐发。邹建军老师从诗歌角度切入,以舒婷、余秀华等人的诗歌为代表分析了当代诗歌中的身体描写,丰富了主题的内容。李俊国老师则从如何看待及如何言判、引导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生命常态的极致表达需结合语境分析,兼顾语境的复杂性;言判的价值标准需具有发现性和现代性。余蔷薇老师结合个人体验,将视角从当代文学作品扩展至影视文学、游戏文化等领域,建议大家从多角度深入思考“性”与“刀”这一主题。
到了自由讨论阶段,现场气氛愈加热烈。六个讨论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发言,总结讨论结果。小组代表或对前面主题发言进行分类梳理,或提出小组成员的一些疑问,或对此次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深入阐释,层层深入。在点评与互动环节,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和问题意识给予了肯定,鼓励大家有不同的声音。
(李松老师点评)
李松老师对此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分别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几点研究建议。他鼓励大家探究作者“性”与“暴力”描写后的深层原因;放开眼界、打破桎梏,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这一问题。
(颁奖环节)
最后的投票颁奖环节,武汉大学的余思月和第五小组得到嘉宾老师的青睐,分别获得最佳主题发言者和最佳小组的荣誉。至此,湖北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学术沙龙(第二期)在温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合影)
(文/张璐 图/黄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