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人文馆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传出阵阵掌声,德国特里尔大学著名汉学家卜松山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谁是谁?——< 庄子>、鲁迅的< 起死>和恩岑斯贝格对庄子的重写》的讲座。
讲座开始,副院长方长安教授对卜松山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张洁教授为在座学生简单介绍了卜松山教授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此次讲座的主题。
(卜松山教授)
卜教授的此次讲座围绕着《庄子·外篇·至乐》中庄子和骷髅对话的这一情节展开,着重探讨鲁迅《起死》一文对《庄子》的重写和恩岑斯贝格的广播剧《死者与哲学家——根据鲁迅版本改编的场景》对鲁迅《起死》的重写,探索这三个文本之间的主题变异及其文本间性。
卜教授首先针对《至乐》篇中关于庄子与骷髅对话的这一情节为大家做了简单介绍,并朗读了原文的英文翻译。卜教授认为,庄子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种态度,即平静而从容地面对死亡才可以获得生命的自由。随后,他为我们讲述了鲁迅《起死》一文的内容梗概,认为鲁迅在其文章中对庄子哲学极尽调侃,将庄子描绘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的哲学家。接着,卜教授将我们带向了西方视野,为我们介绍了恩岑斯贝格的生平和学术背景,使听众对恩岑斯贝格的《死者与哲学家》一剧的社会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广播剧中,恩岑斯贝格根据鲁迅的《起死》对庄子的故事进行了重写,他虽然同鲁迅一样把庄子改写得犹如一个蠢货,但是却认为从哲学家到蠢货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蕴含着对庄子“齐物论”哲学思想的发展。最后,卜教授对三个文本进行了比较。他认为鲁迅为庄子的故事加入了巡视、司命的角色和新的故事情节转折是为了揭示道家哲学家的自负,讽刺道家哲学不关心社会问题,是一种“能说不能行”的哲学。而恩岑斯贝格在鲁迅改写的基础上又为这个故事添加了一些曲折的情节:死者骑着庄子的马走了,因此庄子呼唤司命,庄子成了死者,死者重复了之前庄子的经历。这些情节的设置体现了恩岑斯贝格对道家哲学的正面态度,恢复了庄子哲学中的“变”和“齐物”思想。
张洁教授总结了卜教授的此次发言,并对他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讲座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结束。
(图/文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