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早上8点,2017年最后一次“楚简读书会”在简帛中心会议室已经开始,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的十几位研究生与何有祖老师围坐在一起,正就《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柒)》中的《越公其事》篇进行着逐字的研读和讨论。
“楚简读书会”开始于今年6月,关于“楚简读书会”的发起,博士生吴纪宁同学说:“很早以前,我们就有成立读书会的想法。一开始是出于对低年级同学学习的关心,因为刚刚开始接触简牍的学生,面对纷繁的资料,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们希望能通过读书会这样的形式,由同学们提出平时读书学习时遇到的疑惑,相互交流,相互解答。后来,也考虑到高年级的同学在读书思考中对广泛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迫切需要,所以从去年开始,由我们几位博士研究生牵头,就读书会开展的具体形式,研读的内容、方式在中心范围内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最终订下了一个最佳方案。今年6月初的时候,读书会正式启动。”据悉,目前为止楚简读书会已经小有规模,自愿参加读书会的研究生已近二十位。
读书会一般在每周一或周四的早上8点开始,其形式主要围绕新发表的战国楚简资料,以高年级研究生导读、讨论为主,指导老师参与并引导、点评。每期读书会都会推举出一个主持人,主持人身兼多职,读书会开始前需要准备当期研讨内容的基础文本并提前分发给与会成员,研读之时除有引导之责外,尤其要对每次讨论内容的重点进行组织和设计。其他同学则从字形的讨论到文句的梳理,再到整篇简文的理解等各个层面上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整个过程紧凑而有序,气氛热烈而轻快。“我们常常因为讨论一个问题而忘记了时间,以至于结束的时候仍意犹未尽。”此前担任过主持的袁证同学如是说。
读书会“轻快而热烈”背后是研究生们课下做的认真准备。与读传世文献不同,研读楚简时研究生们首先面临的是一个“文字关”。所以在每次读书会前,研究生们都要认真准备和掌握所涉及的古文字的字形,摹简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中心的那张大圆桌就是研究生们课余时间读书、摹简的最佳场所,桌上摆满了他们所要用到的简牍图版,古音手册以及翻得卷了边的字形工具书。摹写字形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对字形不够了解,很容易就会出错,每次低年级同学摹写好后,都会由高年级同学进行批改,圈画出摹写有误的字形。研一的孙梦茹同学说:“我最初几次做出的摹本通常都会得到好多个红色圈圈,后来在摹写时就会更加用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字形的细微笔画,摹本也做的越来越好。”此外,如果遇到了疑难字,研究生们还要提前去查找和阅读相关的释字文章,充分了解学界的研究成果。
时至目前,简帛中心的“楚简读书会”已经连续开展了六个月,共计举办了20余次,研读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柒)》中的《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和《越公其事》1-3章的全部内容。对于参加的师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挖掘与习得专业知识的过程,更是他们与楚简文字世界对话和交流的桥梁。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中心学生们明年将继续读简,届时欢迎更多老师和同学的加入!
文字: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