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学

首页  >  院系风采  >  社学  >  正文

【法学】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积极心理学”主题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1-11-19 14:16   点击数:

“你幸福吗?”

“什么是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关于幸福,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

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晚7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喻丰教授在法学院120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主题讲座,教大家如何“遇见幸福”。

陈海嵩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参与了本场讲座,法学院研工办副主任郭新奇老师与兼职辅导员王伟、叶子维老师出席了此次讲座。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在讲座的开场环节,喻丰老师首先向我们阐释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积极心理学,也被认为是“幸福的学问”,是引导人们寻找幸福,保持正能量的心理学。

喻丰老师随后又向大家展示了几组对比图片,让大家辨别真笑与假笑,引出“迪香微笑”的概念,告诉大家“迪香微笑”的力量与感染力。

迪香微笑,是指发自内心的笑,其特点是:笑容饱满,牙齿露出,面颊提高,眼周褶皱。

接着,喻丰老师以多个事实以及实验数据为支撑,让大家认识到积极与幸福的好处,并对幸福给出了自己的阐释:“幸福是情意合一,是有意义的满足。”

因此,了解积极心理学,锻炼积极心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

首先,积极心理学不是要人完完全全地幸福,积极心理学也认为幸福有个度。

其次,积极心理学没有预设人性善,只是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改变心态。

最后,积极心理学不是说教而是生活。

二、积极心理的六个“一”

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积极心理呢?对此,喻丰老师提出了“六个一”的策略。

1.一种理念:发挥优势美德

喻丰老师从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性入手,比较了短板教育与长板教育,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美德。

2.一种能力:自我调节心力

通过幼儿园小朋友吃棉花糖的实验,喻丰老师引出延迟满足这一概念。为了获得更大的幸福,我们需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延迟满足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3.一种状态:沉浸福流体验

福流(flow),是一种感觉、状态和体验,是指一个人自觉自发地完全投入自己从事的活动中,其特征在于物我两忘,全神贯注,点滴入心等等。研究发现,成功人士都有福流,做 爱好的事情,比如运动、看电影等最容易产生福流。喻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地发掘和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感受福流带来的平静。

4.一种方法:从事表达写作

记日记也是一种调节心态的好方法,当我们结束了忙碌的学习,不妨记录一下当天的经历和感受。以感恩为例,我们中国人常说大恩不言谢,而美国人常把谢谢挂在嘴边,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习惯,但是时常表达感恩,更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喻老师也提醒大家,日记不必每天写,因为心理研究发现,松散地记录更有利于长期坚持。

5.一种活动:进行体育运动

研究发现,体育活动的效果与抗抑郁药品的药效基本一致,每天十分钟的体育锻炼就可产生积极的效果,三十分钟最为理想。

6.一种视角:品味日常生活

生活节奏过快的时候不妨慢一些,细细品味自己的日常生活。小到一箪食一豆羹,大到人生情感体验,都可以成为平日里品味的对象。

总的来说,感恩生活、善待他人、正视顺逆、寻找福流,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力量。

三、嘉宾交流环节

与谈嘉宾陈海嵩老师就讲座发表了所思所想,陈老师指出,心理学是法学学子理解社会的一个全新视角,大家应该多多学习。

陈老师喻老师刚才讲到福流这个状态,是专注地从事活动的状态,我觉得这很好,但从这一定义上来说,在做刷抖音、打游戏之类的事时也是全神贯注的,这与延迟满足是不是相矛盾了,如何理解这一点呢?

喻老师:刷抖音这类事不是福流,只是满足了福流全神贯注的特征,福流还有很多其他特征,比如任务有一定难度,任务与能力相匹配等,从这个角度上看,刷抖音不称其为“任务”,因为它没有一定的难度。

陈老师:喻老师刚才讲到表达性写作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们怎么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落实积极心理学的要求,具体地进行表达性写作,实现幸福的目标?

喻老师:表达性写作不是表达给施恩于你的人看的,而是写给你自己看的。写作是为了审视自己和感受生活,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 

四、开放提问环节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积极提问,老师予以了耐心回答。

同学一:老师,我觉得自己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内心渴望追求幸福,但是我对世界的认知又是悲观的,我觉得世界整体上是悲剧性的。这是我认知上的错误吗?

喻老师:我觉得这是个正常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也认为情况悲观,但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你在生活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逃脱悲剧的生活,努力地走出悲观的状态,以寻求幸福人生。这个更加主动的动态行为,才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陈老师:你可以换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感受,“悲剧”这个词可能也对你有负面暗示。你可以把你的悲观看成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种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换个角度想问题,“好”是因为有“坏”才称其为“好”,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天堂,那“好”也难以带来乐趣。

同学二:老师刚才谈到幸福的逻辑,如果我现在很不开心,怎么有逻辑地引导自己往好的方向看呢?

喻老师:当你很不开心时,做不到快乐也没关系,就尝试前面所说的六个一,比如寻找自己的福流状态,品味生活的小事等等。

同学三:老师,请问您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条件?比如有的人虽然家徒四壁,但是依然幸福感很高,有的人坐拥财富与地位,但常常闷闷不乐。您觉得幸福与人的客观条件有关吗?

喻老师: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主观心态,而不是客观条件。我们常听颜回箪食瓢饮的故事,颜回客观上肯定是贫穷的,但他在心理上是幸福的。

同学四:老师,请问您认为快乐有等级之分吗?比如有的人喜欢学习、喜欢写论文,有的人喜欢刷抖音,这些快乐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吗?

喻老师:心理学没有这样的区分。学习、写论文,可以解释为世俗意义上的高级快乐,心理学称之为有意义的快乐,世俗上的低级快乐心理学也称之为快乐。但是在研究时,我们做量上的区分,比如1可能是最不快乐,7代表最快乐。我个人认为这些快乐有不同。看抖音是原始的快乐,而学习的快乐是原始快乐的再加工,当然更好。如果你喜欢玩乐的快乐,不喜欢学习的快乐,是因为你缺乏高级快乐带来的反馈,每个人都应该先努力,再坚持,然后体会到高级的快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最后衷心地祝愿大家都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笑对生活!


供稿:法研会权益心理部吴舒妤杨恺婧

图片:法研会权益心理部刘若彤

审稿:李泳欣曹梓逸

审核:陈盼盼 江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