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晚7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第五十四期学术沙龙在人文馆一楼1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大数据视角下的中国政府与政治”,主讲人为2022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昊霖,沙龙邀请了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的曹龙虎副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学院国际关系学系的刘旻玮老师及各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李昊霖博士主要从大数据与中国治理、运用大数据理解中国政治和大数据研究设计概览三个部分来介绍他的研究。
第一,关于“大数据与中国治理”,李昊霖博士首先分析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四个层次,包括数字时代重塑治理结构、大数据作为信息要素、数据要素作为治理客体和数字技术作为治理技术。在理解政府数字化转型内涵基础上,李昊霖博士进一步阐释了政府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政治逻辑,包括从央地关系视角出发理解央地信息博弈、从条块关系与基层治理视角出发理解数字赋能、从国家理论出发理解数字技术与国家能力、从组织理论出发理解数字技术与组织变革。
第二,关于“运用大数据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其方式主要有四种:测量政府行为、解释政府行为、评估政府行为后果和预测政府行为。李昊霖博士还推荐了可采集政务大数据的平台,包括网络问政/热线电话/信访数据库、政府网站、媒体/新媒体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反腐败数据库、司法裁判文书网等。
第三,关于“大数据研究设计”,李昊霖博士首先介绍了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是收集数据的方法论,是研究者采集他人理解世界的信息途径。文本分析的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文本表示模型、聚类和主题模型、文本分类和聚类、主题模型和语义网络和情感分析。针对文本分析法的基本应用和使用误区,李昊霖博士进行深入讲解。之后,李昊霖博士更进一步分析了大数据分析中的因果推论方法,包括描述性推论、因果性推论和机制性推论。大数据分析-因果推论的方法路径主要有三条,即大数据分析+计量分析、大数据分析+小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实验设计。
在沙龙的点评环节,曹龙虎副教授对李昊霖博士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结合自己研究生时期的例子,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多和学科领域大牛对话,不能闭门造车。
点评环节结束后,现场老师和同学就李昊霖博士分享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互动。刘旻玮老师针对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提出疑问:首先,当数据的规模和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是否就能回答以往没能回答的问题,而不需要用精细化定量研究方法代替传统统计学方法呢?其次,定量研究是否也有局限,仅仅证明了原本知道的事情,没有提供反直觉的答案,或者提出有趣的问题。
对此,李昊霖博士回应道,质性研究可以发现知识,而定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发现文本中潜藏的知识,发现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细节。现场观众邵旭博士进一步补充道,常识不等于知识,无法证伪所以不能证明是科学的。量化研究能对常识进行更精细的补充,通过增加限定条件和比较维度来发现增强细节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学术分享和深入讨论,本期沙龙在浓厚而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王露寒
审核人: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