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学

首页  >  院系风采  >  社学  >  正文

【法学】“珞珈求是说·国奖圆桌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04 09:19   点击数:


20231130日下午,由法学院牵头,信息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珞珈求是说·国奖圆桌会活动顺利举行。本次圆桌会旨在通过朋辈传承互助、分享科研经验等方式,勉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钻研学术,立志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之中。

法学院张素华教授,邹赛、孙文博、孙守强和金超四位研究生国奖获得者分别就成长轨迹、研途规划、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生活平衡等问题进行介绍与分享,并与现场观众热切交流。

    一、嘉宾科研进阶之路主题分享

四位国奖获得者在第一环节各自对科研进阶之路进行了经历与经验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邹赛首先进行分享。邹赛介绍了跨学科求学经历以及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并指出兴趣实践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因素。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博士生孙文博在介绍完科研经历后也随即指出,理工科与人文社科间存在诸多共性,交叉研究有助于实现跨学科对话,但同时也应当注重对话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孙守强分别从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总结、日常时间协调、学科竞赛参与等方面对自身的科研进阶之路进行分享,并对如何开展跨学科交流等问题给出建议。最后,法学院2021级经济法专业财税法方向博士研究生金超也从跨专业求学、从律师到博士的身份转变等经历展开分享。金超指出,知识具有共通性,成果的取得需要静心和耐心。

    二、科研能力锻造过程剖析

在圆桌会第二环节中,张素华教授与四位国奖获得者分别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如何做出科学的研途规划”“如何做到科研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何开展科研工作、研途过程中的心态调整等具体问题作出深度剖析。

邹赛认为不管未来发展对标实务工作抑或学术研究,都应当在研途伊始尽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并为此付诸持续努力。就学术研究而言,应当静心踏实做研究,与外界保持充分互动并要注意劳逸结合。随后,邹赛就论文写作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在知识输入与输出间做好平衡;二是在论文选题上应当立足现实、放眼长远;三是写作内容要言之有物;四是要力求实现研究创新。

孙文博也从科研、写作和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分享。在科研方面,要做到科研内容对标世界顶尖,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与总结。在写作方面,孙文博建议可从模仿开始,以高质量论文的体系架构、论证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为参照进行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日常生活方面要稳住心态,可定期跳出科研进程检视自身状态,并作出评估和及时调整。

随后,张素华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工作及指导学生实践分别从学生、教师和期刊编辑的三重身份出发进行成长点拨并提出宝贵的研途能力提升建议。就学生而言,张老师认为可用适当方法探索未来可从事的道路,并应尽早定位自己与规划未来。基于教师视角,张老师结合指导学生实际人为可根据学生对于未来不同规划分别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计长远。站在期刊编辑立场,张老师指出优质论文具有实践性强、文字简洁、观点明确等特性。此外,张老师也建议硕博研究生群体应当拓宽阅读范围以丰富知识储备。

孙守强则在前环节分享内容的基础上从写作技巧、生活与科研平衡等方面作出补充。

最后,金超也主要从四大方面进行剖析和提出建议。一是根据是否具备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判断是否适合从事学术研究,二是可从时事热点、期刊选题指引、征文竞赛、课题等方面选择研究方向,三是要塑造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四是论文投稿时要注意保证文章与期刊具有对应性、投稿渠道准确、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等。

    三、提问互动

在最终的提问与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张素华教授与四位国奖获得者进行了悉心解答。

如针对如何处理好精读与泛读之间关系的问题,张老师指出法科学生应当首先要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同时也要对涉及的其他学科中的经典有所掌握。张老师以民法中的经济学原理举例,其指出有关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经典读物则是拓展和深化民法学习的必备书目。孙文博指出,阅读可分为取悦型与提升型两种类型,但切实的研究必然需要对各类观点的背后逻辑进行梳理并从中汲取知识。

针对如何利用跨专业优势学习法学的问题,邹赛指出,一是鉴于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主要差异在于学习思维差异,不必产生过多担忧;二是尽可能找到原专业与现专业交叉研究的连接点。

随后,现场嘉宾与观众就其他具体问题开展交流。

最后,珞珈求是说·国奖圆桌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分享嘉宾与出席现场的其他嘉宾进行合影留念。

 

图片

 

撰稿人:郑梓欣

审稿人:熊玲 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