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之地,钦定之州;南海之滨,坭兴陶城。武汉大学于2014年同钦州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根据双方教学科研服务合作协议的约定,钦州暑期实习实践团队,在杨巍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钦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习实践团队共选派8名成员前往业务庭实习,担任见习法官助理的职务,每位成员在业务庭均得到一名员额法官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起草审理报告、裁判文书,接待当事人,整理卷宗等审判辅助工作以及临时性材料撰写等。此外,在钦州中院研究室的统筹安排下,实习实践团队参与到法院课题报告研究当中,展开课题合作,合作完成三份课题报告。
结合法院分配的工作任务与实习经历过程,可将本次团队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整适应,二是业务锻炼,三是课题研究。
一、积极适应:迅速投入到法院的工作
从江汉到岭南,从长江到钦江,钦州接近热带的气候,时常可以体会到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与奇幻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极佳的空气质量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纯真的大自然风光,并充分享受着吸氧的乐趣。但是,气候的差异也会带来生活与饮食的不适应,潮湿的空气与炎热的气候给初来乍到的我们来了个“下马威”,仅在实习的前一个星期,相继有四位团队成员倒在病痛的脚下,出现感冒、发烧甚至肺炎,其中有一位同伴还出现过走动困难的情况,直接被送进过急症室。回想着同伴们在生病之际相互关心、互相照顾的画面,即使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是暖意满满,感受到了团队是另一个心灵的“家”。正是这团队的凝聚与协助,让我们身处困境之时能重新振作,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迅速投入到法院的工作当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选择了钦州,任何不适的气候和磨人的病痛都阻挡不了一颗勇往直前的心,病情好转后我们重拾行装,立马整装上路。
二、业务锻炼:实践是检验能力的最佳标准
古人求学讲究“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任何知识点的学习如果不回归实践都将是空中楼阁。这次实习给团队每个人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均能结合各自的兴趣到业务部门实习,并有专业的员额法官指导。按照实习计划安排,大家分别进入了刑事庭、民事庭、行政庭、审监庭和执行局,直接接触办案一线,并参与庭审和判决文书的起草与审核。
进入刑一庭的左正刚同学在报道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浦口法院参与开庭,接触的是一起寻衅滋事罪的案件,其主要任务是厘清争议焦点、寻找判决依据,在起草最终的判决书中能提出个人意见。左同学表示:“在钦州地区,考虑到边境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刑事案件主要以社会治安类和毒品类案件为主。”他还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碰到语言上的困境,出于尊重当事人的缘故,当地控辩双方讲的、用的均是‘白话’(当地方言),这让自己很难理解庭审所表达的内容。但是,经过自己的虚心求教,以及身边法官的热心分享,自己在参与案件讨论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案件,通过提炼案件争议焦点,厘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对于其中的法律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进入刑二庭的吴珊同学得到刑事庭的最为年轻的员额法官李运增副庭长的指导,大家都羡慕不已。她在法院实习期间主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一是为查清某起聚众斗殴引发的刑事案件案情,以对各被告合理定罪量刑,随同法官、被告辩护律师去某村查看犯罪现场;二是协助指导法官办案,在庭审前阅卷,并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案例;三是开庭时旁听,庭后起草审理报告供合议庭讨论,并参与合议庭及其他刑事案件的讨论,提出相应意见,起草裁判文书。她在实际参与到案件调查、审理、判决的全过程后,表示自己能够“有幸接触到很多有职业操守、业务水平高的法官,通过旁听庭审、合议以及阅读案卷,草拟法律文书,使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法官这个职业以及对刑事案件的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进入行政庭实习的饶依依同学由行政庭副庭长韦乐熙法官作为指导人,她在实习的这一阶段通过大量阅读卷宗,了解到行政庭的案件多数案由是山权林权水利权属纠纷和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少数案由是行政处罚纠纷。其中,大部分案卷证明材料繁多,事实较复杂,法律依据较抽象,审理案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法律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经过努力磨合,能够逐渐掌握行政案件的审理思路,熟悉了相关法律的运用,并主动协助韦副拟写裁判文书。经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她被行政庭良好的工作氛围所感染了,表示“虽然我实习工作不多,但行政庭乐于沟通的工作氛围着实令我感觉轻松,韦法官字斟句酌的阅卷态度以及丰富的审判经验着实鼓舞我踏实认真对待事物。”
进入民一庭实习的王钰同学接触到了民商事审判的一线工作,切身体会到法官办案的辛劳与繁忙。日常实习中,她主要负责裁判文书的校对、案卷整理以及庭审记录。每天充实的实习生活使其对当下的司法实践有更深刻的体会,繁琐而又枯燥的文书处理锻造其文字精炼能力,疑难或简易案件的法律适用再次夯实其专业基础。实习结束后,她感慨道:“作为正义的执行者,只有耐心、细心、敬业、专业才能承担起裁判的重任!”
进入民三庭实习的虞婷婷同学接触到了审判业务的核心工作,比如审查案件材料提出审理意见、参与合议庭讨论、调查取证、撰写并提交审理报告等。她在这一阶段协助指导法官办理多起民事案件,为查清案件事实,随同前往钦州市浦北县国土资源局查询了涉案土地的办证情况,并撰写了相关案件的审理报告。时间虽短,收获颇丰,她在协同办理完最后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后感慨道:“我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经验’之学,法官思考问题的全方位、多角度,裁判文书的逻辑与说理也对自己的今后的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进入审监庭实习的郭阳同学,深入学习和了解法官在面临具体个案时,如何判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证明力,把握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以完成对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运用适当的法律进行涵摄和准确适用。实习中,对法院的判决书、审理报告等文书写作的逻辑性、规范性、严谨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进入执行局实习的鲍志超同学见证了执行指挥中心的建设与成长,在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时代,执行工作也需要走向信息化、公开化、透明化。执行局的指挥中心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到单独的一幢执行大楼,地点的转移的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扩大,更是执行质量与执行效果的提升。他在参与到调查、扣押、查封、拍卖等多项工作当中,能够深入到执行现场真正作为一名执行人员去核查执行财产的价值,直接与被执行人对话,并辅助执行全过程均的视频录像。他在完成大寺糖厂执行工作之后表示:“执行工作所运用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需要关注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利益点,如何保证执行财产的核查到位,如何与双方当事人协商,在真实的执行活动中才能学到真本领。”
团队中每位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做到“知行合一”,接触到书本之外不一样的知识,从指导法官身上去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砥砺中不断前行。
三、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根据合作计划的安排,实习团队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功底,与钦州中院研究室共同合作完成三个法院的课题。本次的课题分为三个小组,左正刚、李西泠、鲍志超参与到《关于构建员额法官业绩评价体系的调研》的课题报告,饶依依、吴珊参与到《法官权力责任清单问题研究》的课题报告,虞婷婷参与到《民事案件服判息诉司法统计》的课题报告。
在法官业绩评价的课题当中,小组主要针对广西钦州推行员额制改革之后,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进行研究。课题小组分别就业绩评价的基础概念、先行先试地区业绩评价实践探索状况、钦州市现行业绩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和模式重构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是基于法院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与研究室莫乔雅主任的合作中共完成共计三万字的报告。
在法官权力责任清单课题当中,为进一步了解现状,课题小组与指导法官、法院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行,到钦州市各区县的法院进行调研,参加调研报告会议的有经验丰富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线办案法官、一线工作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听取他们关于法官权力、责任清单推行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完善法官权力、责任清单的建议。调研完成后,对调研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与钦州中院法官共同撰写调研报告,共计完成一万多字的课题报告。
在服判息诉课题中,围绕的主题是对钦州市县两级法院2014-2016年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小组先后到钦州市的四个基层法院(灵山、浦北、钦南、钦北)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主要是与当地法官开展座谈会,分析具体的数据,听取其意见。在结合调研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虞婷婷同学完成课题的第一部分共计八千余字报告的撰写工作。
经过此次课题报告的合作,很好的将团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法院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到一起,既能起到锻炼学术能力的作用,又能在调研过程中磨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在实践调查中完成课题的过程拓宽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感触司法改革对基层法院的影响,感受法治进步的力量,在学术与实践的碰撞中展现思维火花的无限魅力。
一程山水,一生情谊。这次实习最为弥足珍贵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大家都身处异地他乡,互帮互助在妇幼医院战胜病痛的折磨,共同在羽毛球场与健身房挥洒汗水,深夜写完报告携手压着马路回到住处……这一幕幕的场景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钦州的山山水水带来不仅是美好的回忆,更带来了人与人之间剪不断的羁绊,钦州法院就如同那一枚缝衣针,将彼此的心交织到了一起,这也将是一生的情谊。
(文/鲍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