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到20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1603党支部成功开展了“行走荆楚大地·寻访优秀党员”党员寻访实践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支部申报并获批的武汉大学2017年学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之“优秀党员寻访实践活动”(HLCXGCY1716)项目为依托,17名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期间,支部党员走访了武昌区和红安县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次共计21位优秀党员同志,其中包括2位健在老红军和1位革命烈士后代。
此次活动以“真人图书馆”的形式展开,旨在挖掘首义之区的新时代党课素材和将军县的红色基因,为传承我省优秀党员及老红军“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矢志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贡献当代青年党员新生力量。
(支部党员出发前于学院门前合影)
(支部党员于黄鹤楼街办合影)
(支部党员于中华路街道办合影)
(支部党员于红安县七里坪镇政府合影)
研究生党员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需要榜样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启迪。寻访对象中,既有期颐之年的耄耋老者也有而立之年的青年干部,他们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不尽相同,但都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工作岗位上矢志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一周的寻访下来,支部党员收获颇多、感触颇深。
(一)战火洗礼,信仰弥坚
聂忠德老人出生于1927年9月,今年已是91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坚毅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沧桑的岁月感,让到访的支部党员陆草、聂梦琦肃然起敬。老人于1951年参军入伍,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武器没有思想先进”、“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只要思想坚定、不怕牺牲,战争就会胜利”,老兵朴实但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在场的支部党员无不为之动容。他们历经生与死、血与火的重重考验却不悔初心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党员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
(支部党员寻访红军老党员聂忠德)
作为一名老兵志愿者,骆鑫国的日常工作十分平凡:马路文明交通劝导员。但在实地感受他的日常工作和访谈过后,支部党员陈浩、游姣和田婧感触颇深:用热心坚守马路文明劝导,用爱心浇灌绿色保护环境,用诚心彰显武汉城市形象,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31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在坦然和蔼而又坚定不移的神情中,他们看到的是老兵洗尽铅华的淡然心态,是自我严格要求的初心所指。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助人、奉献社会,小事中体现细节,传递正能量,他传达给青年党员的是鲜活生动的榜样力量。
(支部党员寻访骆鑫国)
(二)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70岁高龄的黄鹤楼公园“市民园长”潘黎明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为到访游客义务指路。作为武汉市“城市名片”的黄鹤楼游客如织,除了自己为游客指路引路,在他的影响和感染下,目前黄鹤楼义务指路志愿者团队已多达500人。回忆起入党时的情景,他依然目光坚定、神情坚毅,耐心地和支部党员一起回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在叙述最近正在做的一件件便民利民的好事时,他平常的话语中透着自豪和喜悦。将近2小时的寻访,对支部党员姜国强、朱宁洁、聂梦琦而言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他们动情地表示:在对潘黎明的寻访过程中,自己的入党初心更加纯粹,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希望能像潘黎明一样更好地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支部党员寻访潘黎明)
能够持之以恒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寻访李家录之前,我们很难想象,是怎样一种热爱与执着,才能让一个人始终如一,初心不改地做同一件事。然而,李家录做到了:15年的漫长岁月,他自愿承担社区的报栏宣传工作,他的毅力与坚持让人感动,他的一言一行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把群众装在心里的炽热和一名老党员坚定不移的信念。李家录对自身党员的身份十分珍视,谈起当年入党的时刻一脸向往和严肃,谈起如今的工作也认真表示是心之所向力之所及。这种纯粹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支部党员李剑、黄萍、杨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想信念的支撑,他才能一路前行,风雨无阻。
(支部党员寻访李家录)
(三)立足岗位,服务百姓
“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这是户部巷社区书记沈小妹对自己的定位。入党近二十年,她始终将真诚服务作为自己的“第一招牌”。她把居民看作身边人、看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投入和责任担当赢取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她将户部巷这一外来人员混杂的社区治理地井井有条,始终坚持服务于百姓民生的事业永无止境这一信念。在她身上,支部党员刘桐、张怡看到的是共产党人的热忱与奉献是工作的第一原动力。
(支部党员寻访沈小妹)
郭汉齐是黄鹤楼公园管理处食堂班班长。三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从食堂员工到食堂班长,在平凡中坚守,靠的是对工作本身的认同,干一行爱一行,是他支撑自己走到今天的信念。忙时用心做菜,闲暇认真读书,善于学习、提升自己而后默默助人,是郭汉齐对同事无私关怀的动力之源。访谈中,支部党员陈琴、张怡、彭舒凌不时为郭汉齐敬业乐业的精神所打动。对于青年党员,郭汉齐谆谆告诫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考验我们的时代,平凡中的坚守更能彰显信仰的真谛。
(支部党员寻访郭汉齐)
作为电力社区网格支书的杨木香是居民眼中的“活雷锋”。18年来,她一直无私为社区居民服务,致力于电力新村社区的文明行为规范以及对孝道文化的宣传,并先后获得“武汉文明市民”、“武昌好人”等荣誉称号。寻访过后,支部党员余思琦、游姣、汪佳龙表示:我们应该向这样的老一辈党员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忘根本,把为人民服务看做自己的光荣,看做自己的本分。
(支部党员寻访杨木香)
(四)心怀大爱,渡人渡己
有这样一群人,生于长江之边,自小就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锻炼之余,时常救溺水者于生死一线,他们就是长江义务救援队。赵汉清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怕不怕牺牲,当然也怕。只是,哪怕还有一线希望,也要拼尽全力。到访的支部党员魏珍、陈琴看到的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今,他们正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正能量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江边的故事,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
(支部党员寻访赵汉清)
说起特殊教育,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面对那群“折翼的天使”,雷方丽始终以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母亲般的爱悉心守护他们的成长和成才。谈及特教工作,她提到“五心、二意”—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同理心以及诚意和心意;谈及工作中的成就感,她说孩子们一丁点细小的进步便足以让自己觉得这份工作值得成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谈及对青年党员的期待,她说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为之不懈努力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支部党员寻访雷方丽)
寻访之余,支部党员先后参观了位于红安县长胜街的系列红色遗址和红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从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行行生动的文字解说中了解了红安这座“中国第一将军县”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史。
(支部党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
(支部党员参观七里坪工会旧址)
(支部党员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武昌区作为“首义之区”,是革命的先行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在积极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正是这些不断涌现的优秀基层党员支撑了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就像黑夜当中的火炬,不但给我们这些共产党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还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了温暖的力量。而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安县,则拥有磅礴激荡的革命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舍小我为大我的革命英烈,形成了“小小黄安,人人好汉”的地方风貌。这些不论战争年代抑或和平年代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用心体悟,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砥砺奋进前行。
通过此次寻访活动,支部党员走出校园,将研究生党建工作落实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不仅让自身的心灵受到洗礼,更重要的是找到衡量人生价值的合格标尺,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感,让自己永远牢记入党初心,在党的引领下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更加宏伟的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微薄但坚定的力量。
供稿:魏珍、李剑
供图:政管院硕士1603党支部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