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首页  >  院系风采  >  理学  >  正文

【化学】博士生唐山、陈才友出席第 67 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发布时间:2017-08-24 00:00   点击数: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创立于1951年,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智脑峰会”。自1951年以来,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与世界各地经层层选拔的博士研究生、青年科学家和少数本、硕士青年学生一起相聚于风光秀丽的德国林岛博登湖畔,一起交流探讨科学真理。大会主题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包括医学)领域逐年轮换。受中德科学中心与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基金会的支持,中国共派出2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经过全国遴选、专家函评、中德专家面试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委员会确认,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唐山和陈才友获得了于2017年6月24日至7月1日出席此次会议的宝贵席位。

2017年第67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会议主题是化学,主要包括28个大会报告、3个圆桌讨论会、4次分组讨论会和一次讲习班(Master Class),会议领域涵盖了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医学和医药等。此次会议共邀请了世界范围内共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来自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优秀博士生和青年科学家参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面对面交流及讨论学术的前言和热点问题,增进了各国学者之间的文化、科研和教育的了解。

会议结束后,博士生唐山和陈才友及中国代表团的其他18名博士生一同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并访问德国知名研究机构及著名高校的学术活动。这些著名研究机构及高校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总部、马普协会弗里茨—哈勃(Fritz-Haber)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等。

陈才友,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有机化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张绪穆教授,荣获2017年度“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称号,多次获得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雷军奖学金、山河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武汉大学实习实践优秀个人、武汉大学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博士研究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如《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化学科学》(Chem.Sci.)、《有机化学快报》(Org.Lett.)、《化学通讯》(Chem.Comm.)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另有多篇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在投稿过程中。参与发表的论文超过8篇,同时,发表专利3篇,两篇已经完全授权。其发展的基于二茂铁的手性双膦配体以武汉大学冠名为Wudaphos,武汉大学化学院新闻网及武汉大学新闻网均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了报导。此外,陈才友积极致力于将科研成果投入工业化应用。其发展的高效三齿膦配体Tribi正在积极推向工业化。这一成果得到了南京“321 引进计划”“高效高选择性线性氢甲酰化反应及工业化”的创业项目的支持。

唐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4级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雷爱文教授。2012年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到雷爱文教授课题组从事绿色有机合成反应研究。在硕博连读期间,在控制高活性自由基反应选择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Commun.(《自然—通讯》)、Chem.Soc.Rev.(《英国皇家学会化学会评论》)、Angew.Chem.Int.Ed.(《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17篇SCI论文,个人总影响因子达到163.6,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8.6,单篇最高被引次数达到116次。曾荣获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2015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2015年和2016年)、“芙蓉学子•学术创新奖”(2015年)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