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汉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评选办法,经过初评、复评以及终评三个环节,我院2014级博士生陈才友及2016级硕士生郑迪威两人成功当选,是唯一一个有2名研究生同时入选的院系。
陈才友自2012年进入张绪穆教授课题组进行硕博连读,多次获得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雷军奖学金、山河奖学金。其博士期间发展的基于二茂铁的手性双膦配体以武汉大学冠名为Wudaphos,化学院新闻网及武汉大学新闻网均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了报导。他积极致力于将其发展的高效三齿膦配体Tribi投入工业化应用,同时参加了南京“321引进计划”“高效高选择性线性氢甲酰化反应及工业化”的创业项目(政府批准并资助300万元)。此外,他已获得赴德国林岛参加第67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宝贵席位(化学领域中国共20名博士生名额)。五年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如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Org. Lett.、Chem Comm.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1篇,个人影响因子达到66.865,如今他已获得世界顶尖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offer,导师为世界著名化学家美国科学学院院士Gregory C. Fu。
郑迪威自2015年进入张先正教授课题组以来,致力于研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曾研制出多肽/氮化碳复合纳米材料,成功地解决了光动力学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对氧气的高度依赖问题,并且首次发现了化疗药物的纳米载体可以增强传统化疗所引发的免疫应答,为基于纳米载体的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策略。此外,还设计合成了一种在细胞内引发芬顿反应的金属有机网络材料(MON)封装p53的基因载体(MON-p53),实现了在体内以及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先后发表了13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s,ACS Nano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5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达50.636,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通讯员: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