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下午,法国科学院院士、1987诺奖得主Jean-Marie Lehn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化学前景:通过自适应化学实现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由化学院长周翔主持,分析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专业等多名教授以及学院多名师生和生科院师生参加。
Jean-Marie Lehn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荣誉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Lehn教授于1957年获得自然科学和哲学两项学士学位,1963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哈佛大学从事维他命B12合成方面的工作。1866年回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并于1870年成为教授,1880年成为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
1968年Lehn教授合成了一种笼状分子,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内包复合物。以此为开端,他开始研究“分子识别”的化学基础,也就是受体分子识别和选择性绑定底物的方式,也是许多生物学过程的基础。Lehn教授的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化学研究领域,他称之为“超分子化学”,他也凭借在此领域的杰出工作被称为“超分子化学之父”。1987年,Lehn教授凭借其穴位配体的合成以及超分子领域的工作和D.J.Cram, C.J.Pedersen教授一起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近年来,他的研究不断拓展,从超分子催化和传输过程,到超分子电子学和光学分子器件的设计和构建。最近,又通过引入可逆共价键给超分子体系引入动态变化从而创立了“组合动态化学”并发展成自适应化学。迄今为止,Lehn教授已经发表了900多篇学术论文。同时,Lehn教授作为一名导师培养了非常多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包括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an-Pierre Sauvage教授。
学术报告开始之前,周翔院长等人与Lehn教授进行热烈交谈。学术报告开始后,Lehn教授首先表示这是他第三次来到武汉大学,1980年他第一次来到武汉,他幽默地说当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出生。报告中,Lehn教授讲到分子识别与选择性绑定,通过金属离子配位实现超分子组装以及通过可逆共价键实现动态化学组装。虽然全程英语解说,但是通俗易懂。而且,PPT制作精良,由浅入深,更加有利于师生们的理解学习。
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结束后,全场掌声持续热烈,表达了师生们对前辈的无限钦佩与崇敬。之后学生老师也都积极与教授探讨问题交流学习。 最后院长宣布此次珞珈讲坛到此结束,并与Lehn教授合影留念。(通讯员:胡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