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下午两点,由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名师讲堂”主办,依托我院“寻理论坛”为平台,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为大家做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精彩讲座。



李院士以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形势背景开题,分析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时代特点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定义、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必然发展方向,以及在构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座中,李院士利用文字影像相结合的方式,生动直观地为大家展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最新进展,为大家拓展了眼界和思维,与会师生都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李院士详细地为大家展示和介绍了遥感云、位置云。例如,我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OpenRS2Cloud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提供遥感云服务的空间信息处理平台,OpenRS2Cloud采用可伸缩、开放式的平台体系结构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对数据资源、计算资源进行动态监控与任务分配。还有我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室内外一体化导航定位等等。基于数据表达、信息组织与知识发现等不同层次的数据挖掘方法,实现时空大数据挖掘,是时空大数据的优势。例如,可基于遥感大数据实现夜光遥感影像支持下的全球社会经济动态监测。夜间灯光(夜光)遥感为监测全球社会经济动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武汉大学李熙等人对全球169个国家的1992-2010年的夜光影像进行时空数据挖掘,发现了战争爆发往往导致夜光减少,夜光波动较大的国家发生战争的几率较高等现象。我校在测绘遥感领域取得的种种成果都充分表明了我校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中,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将产生反映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百万兆(TB)级到十亿兆(PB)级和万亿兆(EB)级数据。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而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大数据的存储和应用。海量数据将面临的第一个痛点,就是“存不起”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李德仁院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如何提高存储和清理能力的难题。比如说,像一些城市的视频监控系统,我们可以尝试开发特殊的视频处理软件来自动对视频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识别,找出哪些是有价值的视频信息哪些是无用处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储存等等。
进入互动环节,向李院士求教、提问的师生非常踊跃。在回答大数据有关技术问题的同时,李院士还坦陈了个人成长的心得、感受。他说,从事科学研究,绝不能墨守成规;年轻人要敢于想象,但不可好高骛远;研究生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原创性成果,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术交叉,要紧跟国家战略规划方向,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两个小时的报告和互动环节,李院士一直微笑着,认真地讲述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真诚地回答着师生的提问。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和鼓舞,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