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九年前刚到珞珈山下初识化学的时候,当对神奇化学的充满无限好奇的时候,当如饥似渴的刻苦学习基础理论的时候,他也许并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开展出一系列推陈出新的化学研究、会在世界顶级的化学杂志上发表多篇原创性研究论文……作为“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奖项获得者的武大化学学子,仝敏超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化学发展篇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开始科研之路的时候,他是满怀激情的;开始着手于将成熟的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催化不对称[3+2]环化反应应用到新的领域的时候,他是满怀信心的;但如同所有探索之旅一样,仝敏超的求是拓新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谈起一路走来的科研之旅,仝敏超感慨万千,他说为了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科研成果,压力很大;很多时候自己十分着急,曾多次怀疑过自己的能力,有时候甚至几乎丧失了信心,不想再继续下去,但是一想到武汉大学对于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导,就坚决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他说在此期间虽然步履维艰,但是也积累了很多失败的经验,使他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开始变得清晰和正确。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磨砺了他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良好抗压抗打击的能力,这些经验和磨砺对于他之后的科研之旅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让他深刻地理解了武大校训中“自强”的含义。对于科学研究,他认为除了认认真真的做做事情之外就是静待花开,没有什么“捷径”。于是他开始转变思路,通过对化学中正负电性的深刻理解,开展不同叶立德之间的交叉环加成反应的研究,凭借不断的学习和认知,他一步一步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该类研究在国际上“无人问津”,研究进程非常曲折和艰难,实验进展步履维艰,最开始的尝试总是以失败告终,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但即使这样,仝敏超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在经历了反复的经验总结以及及时的优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后,仝敏超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反应条件,成功的得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交叉环化产物,最终验证了自己所坚持的“科学”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催化对对称的不同叶立德之间的交叉环加成反应,该论文在2013年发表在化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杂志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3.73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为了实现自己的化学梦想,在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之后,仝敏超并没有停下脚步。作为给自己定下的下一个目标,他想要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更多的有机反应中。经过了无数次尝试和实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仝敏超在一直以来都难于突破的利用非常有用的氮杂二烯合成子构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没有拘泥于以往的催化策略,采用了新颖的设计思路,在基于自己熟悉的亚甲胺叶立德活化模式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首次将实现自己的催化不对称交叉环加成产物的催化体系运用到活化现场生产的氮杂二烯体与取代吲哚的反电子需求Diels-Alder反应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含有哒嗪并[3,4-b]吲哚骨架结构的衍生物。并在后续的工作中,应用该催化策略使其与其它结构的合成子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含有哒嗪骨架的衍生物,相关成果发表于化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杂志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3.734)。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这些成果都来之不易,既是对仝敏超过去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未来科研工作的莫大鞭策。基于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偶然发现,仝敏超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已有非常好的方法构建手性杂环化合物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处理,例如差向异构化等方法可以获得全新的手性杂环化合物?在非常好的实现了的氮杂二烯的活化模式下,是否可以通过新的反应底物以及新的化学反应构建全新的手性哒嗪骨架化合物?……这些都是他基于深刻的理解和不断探索上产生的源源不断的新思路,这部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除此之外,仝敏超还以非常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实现了亚甲胺叶立德与(Z)-β-苯基砜基丙烯酸甲酯的1,3-偶极[3+2]环化反应,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杂志Chem. Eur. J.(欧洲化学,影响因子:5.831);将非常重要的三氟甲基引入手性四氢吡咯环中,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杂志Chem. Commun.(化学通讯,影响因子:6.378);完成了亚甲胺叶立德与N-Ts亚胺的Minnich反应,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杂志Adv. Synth. Catal.(高等合成与催化,影响因子:5.535)。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愿意承载过去终将是丰富的,愿意坚持梦想终将会待得花开,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亦是如此。“我的导师王春江教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治学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我们身处艰难时,他总是告诉我们人生中经受磨砺的重要;在我们难以坚持不下去时,他总是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仝敏超深情地说到。在他的课题组中不少人都很优秀,很多同学都曾获得过“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等。也许这样一种风气的传承,对他的成功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在展望自己的未来时,仝敏超说:“成果是对我过去的一种肯定,承载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才是对科研‘求是’的态度,如果没有之前实验室的工作积累,所谓‘拓新’也只会是无源之水,所谓坚持也会变得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武汉大学的校训正是非常好的在叙述这这一切。我从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我会继往开来,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我们相信以他这样坚持不懈、刻苦探索的精神,他的未来会越走越好。(通讯员: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