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全国范围内的遴选,我院2012级博士生王天露同学作为华中地区的唯一受邀研究生参加了2014年3月10日至16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Hope meeting(希望会议),与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Hope Meeting(希望会议) 是2007年开始由日本科学振兴会(JSPS)举办的旨在推进亚太及非洲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流以及培养这些地区的青年科学研究者的大会,中国有9位博士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希望会议期间,来自这些地区青年研究者通过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与诺贝尔奖得主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此次经历令我永生难忘。”王天露感叹到,“与一流科学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大师们的科研水平和探索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使我对于未来的科研方向更加明确。从这些大师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不管是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研态度还是超前的科研想法都是值得我们年轻的科学研究者好好学习体会的。此外,与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开阔了我的视野,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此次会议期间5位诺贝尔得主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其中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查尔菲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展历史和蛋白质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199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罗伯茨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起源及作用位点的研究;2008年物理诺贝尔奖得主小林诚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发现破裂对称的原理,并预测三种存在于自然界的夸克;2011年物理诺贝尔奖得主布莱恩•施密特教授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他还向大家介绍了宇宙可能的三种存在形式;2010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根岸英一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各种钯催化下的各种偶联反应,并解释从原子轨道方面了解释了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的原因。
王天露同学自进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教授课题组一直进行DNA甲基胞嘧啶的化学检测及DNA去甲基化机理的研究。目前,王天露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杂志会》、《分析化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并拥有授权专利一项。王天露同学通过合成氯胺T的衍生物来选择性的与DNA中的胞嘧啶和甲基胞嘧啶反应从而可以选择性的检测DNA中的5-甲基胞嘧啶,此方法不仅可以安全快速的检测到DNA中的5甲基胞嘧啶,还为科研工作者开创了一种安全无毒的C-ladder的方法。此外,他还通过合成荧光小分子选择性的与DNA中的氧化后5-羟甲基胞嘧啶进行反应,再利用阳离子荧光聚合物分子与DNA的结合以荧光能量共振转移为原理选择性的检测基因组中的5羟甲基胞嘧啶的含量。此方法已经用荧光检测出了三种细胞中的5-羟甲基胞嘧啶的含量。在与诺贝尔奖得主罗伯茨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期间,罗伯茨教授对他的化学检测5甲基胞嘧啶的方法颇为赞赏,他认为现有的亚硫酸氢钠的方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完美并鼓励王天露继续深入做相关研究。
图为王天露与罗伯茨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