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拓宽知识面,与电气、电子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建立开放式的学术交流模式,2019年11月13日下午14:30,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充电珞珈 电亮研途”学术科技系列活动——“珞珈论电”学术讲坛第十期在学院第四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学术讲坛很荣幸地邀请到了IEEE Senior Member、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电子系教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SPIE Fellow)周卫东老师,讲座的主题为《纳米光子学:从激光到传感器》。
周卫东老师于1993年和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的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4年,在CIENA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从事光电器件集成和光通讯设备的开发研究。周老师现为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电子系教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并担任各种会议委员会和编委会主席,获得UTA杰出学者(2016)、UTA杰出研究成果或创意成就奖(2015年)、优秀工程研究学院奖(2013年)等。目前带领的研究团队积极从事纳米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在光子晶体平面光学和激光器等方向取得了突出成果,已发表论文330多篇,包括120多篇SCI期刊文章、120多次国际会议主题和邀请报告。
周卫东老师首先介绍了纳米光子学的发展概况和自己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将电子光子学与电气工程领域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垂直堆叠的高密度光子/电子集成、高性能柔性电子和自适应柔性/共形光子的独特电子和光子器件。接着,周老师介绍了晶体半导体纳米膜、转移印刷技术和Fano共振光子晶体超表面腔,以及周老师团队对各种光子和电子设备进行研究的成果。
之后,周老师重点讲解了硅CMOS电子器件和光气集成在芯片上的图章辅助转移印刷光子晶体激光器,介绍了光电扇共振谐振蒸气感应平台和可生物吸收的光学传感平台,以及用于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温度传感器,如光子晶体传感器、生物集成可吸收光子传感器和光学压力传感器等。
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周老师亲切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纳米光子中的Fano共振相关的理论、光学压力传感器PhC和FP的特征参数及其灵敏度分析、纳米光子晶体传感器如何用于医学环境方面并就分离室内空气中的某种有害气体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最后,本次“珞珈论电”学术讲坛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成功落幕。本次学术讲坛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和电气电子领域专家讨论学习的机会,还为同学们在今后的电气电子光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一些建议。再次感谢周卫东教授给大家带来的精彩的学术讲座。
撰稿、摄影:赵婉婷、伍倩
审稿、责编:阮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