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正值电气与自动化学院60周年庆,珞珈讲坛迎来第320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院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透明电网理念和技术-兼议电力学科发展》的报告,潘垣院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未来电网》的报告,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查晓明副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武汉大学副校长吴平授予李立浧院士珞珈讲坛纪念牌,随后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唐炬授予李立浧院士、潘垣院士电气工程学科高端论坛纪念牌。
第一场报告中,李院士先提出了透明电网的概念,即电网处处可见可知可控,基于规则和物理定律的透明电网布满了小微智能传感器,配备智能化设备和强大的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多种强大的功能。李院士用以色列农业科技的例子导出启示:以色列是科学家在种田,而中国是农民在种田。并由此引发的联想:未来电网要体现科学家来管理。其次,再举例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状况,带来的启示:网络可以判断交通拥堵状态,车辆健康状况等。对此引发的联想:电力系统的状态为什么不能随时展现?电力系统需要状态透明。这两个例子很好地启发了研究者往透明电网方向发展。
紧接着,李院士对组成透明电网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即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及强大的软件平台。随后李院士提出透明电网的发展前景,电网需要状态全面感知、信息深度透明、从仿真科学到计算科学、运行高度智能,并且小微能源泛在获取,电网的改造将带来潜在的颠覆性影响。目前,该技术团队已全面开展小微智能传感器研究,狠抓软件系统开发,建设透明电网各层级平台,开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智能设备的研发。最后,李院士提出电力学科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透明电网的研究将推动我国电力学科发展。
报告结束后,由查晓明副院长主持,陈柏超老师等师生向李院士提问请教。讨论的主题包括:在透明电网下,如何改善变电站里无功装置的可控性;如何理解三网融合的概念;透明电网和物联网以及数字电网的区别;在透明电网背景下,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李院士对这四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让各位师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第二场讲座,潘院士首先提出了对未来电网的设想,即电网功能最全,效率最高,安全稳定性最好,且高度智能化、泛在化。在提出概念之后,潘院士最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功能最全是指既适应传统电源,又适应非传统电源,即适应现在负载,又适应未来负载。效率最高则是要实现超导电网,即电阻为零,但超导电网很可能是直流电网,故前期应当是柔性直流电网。最安全可靠需要电网既能防范网络攻击,又能防范电磁脉冲攻击,且能承受一定规模的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治愈功能。高度智能化、泛在化要求智能测量、智能调控、智能保护、智能调度、智能规划等。未来电网也应是信息网、数据网、运算网乃至泛在网。
最后,潘院士提出对未来电网的期待:一流高校(国外)的科研主要应瞄准未来的科技问题。现代成功企业(例如华为)的战略思路凸显出深谋远虑,即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乃至探索一代。企业(中国电科院—武汉)+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未来电网研究院,瞄准未来电网前沿科学技术,实现大跨越创新发展。
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引来了落幕。本次珞珈讲坛,两位专家都高屋建瓴地讲述了自己对电力学科发展前景的看法,也指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在场的各位师生都受益匪浅。此次珞珈讲坛的顺利举办是对院庆的献礼,同时也吹响了学院发展新征程的号角。再次衷心感谢两位院士的精彩讲座。
撰稿、摄影:高明鑫
审稿、责编:阮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