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男,中共党员,2018级博士研究生
学术科研:目前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EI会议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曾获2016年“华为杯”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2017年“华为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2017年“华为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一等奖、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研采飞扬”学术演讲一等奖等。
学生工作:本科期间曾担任班长和年级学生会主席,2016-2017年曾担任所在研究生支部党支书。
所获荣誉:本科及博士研究生期间曾获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曾获雷军奖学金、艾利丹尼森“发明创新”奖学金、武汉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丙等奖学金”等。

心无旁骛 静谧自怡
Q:师兄科研成果颇丰,师兄觉得研究生期间应该怎么做科研呢?
A:科研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静心,掌握好基本知识理论,多看文献,多思考,并勤于动手。边看文献边从中提炼学习,有好的想法尽快做一做仿真和实验验证,不要一直停留在想法的阶段,也不要畏惧失败,一时的困顿是正常的,针对问题找解决方法,多思考多总结,最后总能走出困顿的圈子有所收获。
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对于克服瓶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跳出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和认知范围,充分发散思维,可能别人领域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能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Q:师兄有什么比较好的科研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A: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
(1)首先是多看文献,但不仅限于阅读文献,看完文献后进行总结创新点、该文章独到之处等后续提炼总结工作;
(2)其次是撰写论文时要多进行整体把握,多梳理全文的逻辑关系,正确的逻辑关系对于一篇好的论文来说既是基础中的基础,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3)然后是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每做一次实验或者仿真,详细地记录好相关实验环境和参数,保证具备复现以往实验或仿真的能力,便于有什么问题后面可以追溯当时的实验或仿真的情形。
惜时如金 孜孜不倦
Q:师兄不仅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在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方面的成绩也十分优异,有没有一些竞赛经验、竞赛心得可以分享给同学们共勉呢?
在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首先实物成品很重要,能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而不仅仅是限于书面的一个想法,那么评委对参赛队伍的接受度就要高得多。其次,准确无误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学会如何展示自己的特色,还应巧妙回答评委提出的系列问题,给评委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最后就是PPT的汇报一定要尽善尽美,设计风格上最好能要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可以自己精雕细磨精心制作,而后再请PPT高手帮着好好改一改,精美的PPT能够让评委对你和你的队伍高看一眼。进行PPT展示前一定要对自己PPT的内容足够熟悉,对展示的作品足够了解,私下多练习几遍,做好时间规划,控制好每张幻灯片的汇报时间。
比赛的过程中,积极的心态以及队友之间的交流配合是两个关键点。遇到问题采取大度宽容而不是消极责怪的方式,第一时间想办法应对问题,而不是指责队友或者自责。做到在战术上重视、战略上平视,切忌将研电赛的结果看的过重,重在参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奋斗就行,最后会发现比赛过程中的积累和收获往往比结果更令人激动。
志存高远 全面发展
Q:师兄曾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师兄认为应当如何平衡学生工作和科研学习,做到两者“握手言和”呢?
A:我一直是秉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相关工作”的原则,尽管科研和学生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但还是应做好两者的基本工作,并且我认为学生工作既可以服务同学又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可以乐在其中并有所收获。在此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向自己期望的方向适当倾斜。
Q:师兄有哪些兴趣爱好呢?在科研之余是如何放松的呢?
A:劳逸结合,我平时喜欢打球、跑步、到处走走看看,武大有很多值得观赏的地方,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韵味,科研不顺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逛逛武大、爬爬珞珈山,总能使我心旷神怡,帮助我转换心情、从容应对。
Q:最后,师兄对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A:生活中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留下痕迹。但是,专注于脚下的同时,别忘了我们还有诗和远方,只有放眼未来,才能保证我们前进的方向可以通向希望的远方。希望各位师弟师妹立足当下,对未来有一个长远明朗的规划,享受在武大的每一天。
后 记
从陈晶师兄的采访中可以发现,无论是科研、竞赛,还是学生工作,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可能会遭遇瓶颈,可能会陷入困顿,唯有积极应对、积极找师友沟通交流,才能有所突破。榜样电气,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你们,希望每一位电气学子向榜样看齐,”充电珞珈 电亮研途”。
撰稿:阮文凯、陈志、陈晶 供图:陈晶
审稿、责编:阮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