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总结凝练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经验,不断增强研究生学术科技工作实效,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武汉大学组织开展了2023年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评选表彰工作。
经学院申报、学校评审等环节,我院荣获“武汉大学2023年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我院的皮山泉、郝丹宁、王江三位同学获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我院2023年度的学术科技活动始终立足于我院学科优势和学术传统,把握学术前沿热点,打造电气金牌系列。34期“珞珈论电”学术讲坛,致力打造“充电珞珈,电亮研途”精品特色系列活动;4场云端前沿论坛,8大电气强校,携手共创“云上论电plus”全国电气学科盛宴。此外,依托学术科技节平台开展项目共11项,扩大本学科影响力,促进多学科交叉。
一、打造品牌活动,直击学科创新前沿
依托武汉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平台,我院共推出“揭榜挂帅类”项目1项、精品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项,总立项数目相比往年实现大幅增长,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精品项目“电亮研途”——全国高校电气学科前沿问题交流系列活动共分为三大板块。“云上论电,瞭望前沿”学术讲座由各大高校联合举办,讲座主题涵盖各类学科前沿问题,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加强了各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中日青年交流论坛旨在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为中日两国青年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电力樱花论坛则邀请到超280位业内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3.4万,在师生之中反响热烈。
(“云上论电,瞭望前沿”学术讲座)
重点项目“青春献礼二十大,扬帆奋楫新征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和书画作品展的形式,鼓励广大青年用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记录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讲述青年学习、成长、奋斗、风险的青春故事,从而增强研究生的文化自信,展现青春活力。
一般项目第七届“益智攻擂 一站到底”大型跨学科知识竞赛吸引来自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7支队伍、111名研究生踊跃报名。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着力营造研究生优良健康的学习氛围,不仅促进了同学们深入了解党史校史、自然科学知识,还充分展现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及团队风采。
(知识竞赛精彩瞬间)
二、举办优质论坛,开阔多元学术视野
为开拓广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2023年度我院举办各类讲座、报告及研讨会总计84场,邀请了国内外院士以及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先锋人士来校与我院师生开展学术交流。电力樱花论坛、珞珈讲坛为研究生们带来学术前沿信息;与中能电气、南方电网等企业的交流则让大家了解到工程实际问题;各类选调生政策讲解会、联合培养项目交流会、学科竞赛经验分享会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和跨学科论坛进一步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面对面的学术沙龙交流、论坛式演讲汇报,为我院研究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拉近了学科专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跨学科领域的沟通和交流。
(武汉大学-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专题座谈会)
(研究生学科竞赛经验分享会)
三、加强榜样宣传,推动良好学风建设
我院鼓励广大研究生争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切实完善自己的学术人格,以推动形成良好学风,营造自由、求真的学术氛围。在武汉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评选活动中,我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威威获评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2021级博士研究生万旭昊获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入围奖。榜样力量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学院的科研氛围,激发了更多电气学子追求学术卓越,勇闯科研难关的信念与决心。
四、重视竞赛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我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23年,我院研究生队伍在各类大型学科竞赛中屡屡斩获佳绩,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1项。在“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1项,并荣获华中赛区二等奖4项。在“中国光谷·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此外,我院积极引导研究生聚焦实际问题、着眼科技前沿,荣获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华为杯”第五届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
(部分获奖证书)
砥砺前行,共创未来。2024年度,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推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创新与发展。我院将进一步完善活动体系,提升活动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广大研究生打造更多元的学科活动,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以推动良好学风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文案|皮山泉 周思涵
供图|院研会学术科技部、研工部官网
审稿、责编|邹春航 苏大智 周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