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首页  >  院系风采  >  信息  >  正文

遥感学院第十六期博士生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12 00:00   点击数:

遥感学院研究生会学科部于2015年1月8日开展第十六期博士论坛,邀请了何培培、黄旭和郑茂腾三位博士研究生开展讲座,与大家进行SCI论文写作经验交流。

晚上七点整,活动正式开始。三位嘉宾来之前就已经分工合作合写了一个PPT,由黄旭师兄开讲,他的部分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SCI?如何写SCI和SCI的写作心得。SCI既是一种客观公正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体系,也是保护自己研究成果的工具,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科研环境中,SCI更有现实意义。一则发表SCI获得的各种奖学金十分可观,二则SCI是找工作的敲门砖。黄旭师兄列举了几个科研院所如中科院遥感科学实验室、数字地球实验室以及专业相关高校讲师招聘简章,其要求无一例外都需要发表高质量论文,有些甚至需要多篇论文。对于今后想进入科研院所的同学来说,发表SCI是必需的硬性条件。接下来黄旭师兄列出了与学院专业相关的几份SCI期刊的名称、兴趣领域、影响因子的图表。这些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具体的期刊名称和相关信息整理在文末,欢迎大家查阅。

接下来何培培以“如何写SCI”为标题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第一篇SCI写作过程和经验总结。SCI可以分为四个部分:introduction,Methology、Experiment section和conclusion。师姐认为其中introduction部分需要将Motivation、Method和Innovation写得完整明晰,这样比较容易得到审稿人的系统性建议。SCI既是学术修炼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刚开始写文章时,会怀疑自己做的东西是否有用,心中疑惑;投稿时,选择哪一份期刊更容易之被接收?难以抉择;等待时不知道结果如何,心中焦虑;被拒时要承受打击;修改的时候一一回复审稿人意见,有时候回答比文章还长,反复要修改几十遍,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实在需要强大的抗压能力才能承受。师姐特别强调在修改过程中,应该多向师兄师姐请教以避免许多经验方面的易犯错误。

最后一位嘉宾是郑茂腾师兄。师兄作为一位具有丰富SCI发表经历的作者,累积了丰富的投稿经验。师兄认为投稿一般有三个结果,一是直接被拒;二是被建议对文章进行较大修改,简称大修;三是被建议对文章进行小部分修改,简称小修。大部分情况下投稿文章都是要经历大修→投递→大修→投递…→小修→接收的过程。郑茂腾师兄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资源三号卫星传感器检校内容,投递之后被审稿人认为结构不合理,于是删掉最后一段进行大修,重新投递之后依旧被提出意见,他认真回复审稿人的问题,历经一重投,三大修的曲折过程,最后才被目标期刊收录,期间历时两年。师兄说,发文章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会等不到胜利的曙光便已被失败击溃。紧接着师兄还介绍了很多投稿方面的经验。比如投稿时期刊顺序的一个思路是从高级期刊往下投,因为即使被拒掉,审稿人给出的意见能更好地修改文章;会议论文写完之后加以改进也可以投稿。

一个小时的分享时光很快过去,活动最后,现场同学对三位嘉宾进行提问,师兄师姐给予了具体的回答,其中不乏精彩语录。列举几个精彩的问答如下:

Q:“我们写的是不是灌水文?是的话,发表还有什么意思呢?”

A:“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是不是水的文章呢?”

Q:“写论文的过程真恶心,怎么克服?”

A :“我们应该先恶心自己,再去恶心审稿人。”

“应该多注意论文中的语法问题。有很多论文的语言不够熟练地道会影响审稿人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请专人对文章润色。”

“平时读写文章要多总结。”

Q:“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章水?”

A:“这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作为学生,并不了解国际上我们专业使用的方法技术到了哪一个水平。但是事实是我做过的自己认为不是很新的东西期刊依然会发表。其实只要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或者对比不同的方法,对他人有所启发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