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学术科技节活动报道:“薪火相传治学路”主题访谈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08-12-16   阅读:

武汉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

“薪火相传治学路”主题访谈活动成功举办

12月12日晚,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主办,水利水电学院承办的“薪火相传治学路”主题访谈活动在明珠园举行。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屈文谦、研工部副部长朱华,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副书记俞兆旺、辅导员杨晓岚、校研究生会副主席聂磊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为庆祝改革开放暨77、78级校友入校30周年,本次访谈邀请了水利水电学院78级本科生,现水利水电学院教师陈胜宏、段亚辉、黄介生、张小峰四位教授作为嘉宾,四位博导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为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次访谈活动共分为四个板块:“圆梦之路”、“求学之旅”、“科研之途”和“蒂落之果”。第一个板块是“圆梦之路”。四位嘉宾和在场观众先是通过大屏幕观看了文革期间废除高考和后来恢复高考的纪录片,接着四位嘉宾回忆各自参加高考的经历,其曲折和艰辛的高考经历让在场观众感触良多。结合大屏幕上所显示的资料图片,他们还介绍了当时高考复习和考试的相关细节,访谈活动在嘉宾们风趣的语言和新奇的经历下迅速升温。

其次是“求学之旅”。谈起大学生活,四位嘉宾记忆犹新,感触颇多。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大学,30年前的大学生活与现在迥然不同。听着嘉宾们的描述,想想自己的处境,在场研究生们对四位老师的大学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嘉宾们分门别类,具体详尽地回忆了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几位嘉宾甚至相互“爆料”,在现场掀起阵阵高潮。

第三个板块是科研之途。四位嘉宾首先回忆了自己的留校经历和读研生活,对于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研究生这一话题,陈胜宏教授认为科研应根据目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工程目的,或研究目的。段亚辉教授觉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以为社会做贡献作为判断准则,另外他还强调了做工科科研中实践的重要性。黄介生教授认为,做科研需要扎实的基础,开阔的眼界和对前沿的把握,以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张晓峰教授则重点讲述了工科生文化知识和文字水平的重要性。四位老师简要回顾了他们的科研道路,并作为经验丰富的长者,给研究生们传授了不少宝贵的科研经验。

第四个板块是蒂落之果。在介绍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及阐述了自己对“导师”这个职业的定位后,大屏幕播放了内容为嘉宾弟子对老师的评价的视频。学生的只言片语真挚感人,饱含深情,现场响应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句话陈述环节,四位嘉宾言简意赅,幽默风趣,对在场研究生既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又提出了深切的希冀,他们希望同学们青出于蓝胜于蓝,争创佳绩,更上层楼。

最后,四位嘉宾的博士研究生上台将准备的鲜花贺卡、纪录光盘和碳芯枕头等礼物献给自己尊敬的导师,访谈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