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时代新人微课堂回顾 | 青春赴热土,实干写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29   阅读:

为了进一步发挥研究生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时代新人微课堂”活动,打造访谈式、分享式、互动式的第二课堂平台,在研究生中传递榜样正能量。325日晚,时代新人微课堂10期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27期选调生发展论坛于人文馆南厅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2017年广西定向选调生、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届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毕业生周理友作基层治理经验主题分享。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一飞,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主任陶孝芳、工作人员赵成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欣、研究生辅导员彭禹绵出席活动。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发展联络部成员李昕彤主持,全校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435D7

(论坛现场)

张一飞在致辞中对周理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也肯定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选调生培养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她勉励在场学子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和嘱托,并提出三点期望:要以“赤子之心”扎根基层,将学术理想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要以“知行合一”锤炼本领,在实干中收获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要以“珞珈精神”建功立业,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彰显武大担当。

1F5CF

(张一飞致辞)

在主题报告环节,周理以《从“空壳村”到“百万村”的蝶变——东兰县金谷乡隆明村“统分结合”机制》为题,分享了他在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他结合工作实际,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普遍困境总结为六方面,分别是:人才技术短板、政策执行不强、资源利用低效、发展动能不足、产业升级困难以及合作组织异化。随后,他详细介绍了隆明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和成效。隆明村地处大石山区,曾是广西深度贫困村,全村383户中有218户为脱贫户。面对耕地分散、石漠化严重、劳动力外流等发展困境,周理带领村干部提出“统分结合”机制,包括构建校村联动引育机制、“政策蓄水池+资源引流渠”机制、“四统四分”资源配置机制通过“统”与“分”的动态平衡和有机结合,破解了人才、政策、资源等多重制约,成功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他分享道“统分结合”机制的最大优点在于以“分”激活小农内生动力,用集约化“统”整合资源把控方向,二者形成“个体创新反哺集体效能、集体统筹赋能个体发展”的正向循环,使农民在追求个体利益中自然成为集体经济的共建共享者,即村民在追求和实现“利己”时,也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和石漠山区生态化治理的“利他”。

23806

(周理作主题报告分享)

在圆桌对谈与互动交流环节,周理围绕同学们普遍关注的基层治理实践及选调生成长问题进行解答。


交流内容摘要

问:“统分结合”机制能否推广到其他乡村?

周理:这一机制的核心意义在于为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探索一条可行的出路。“统分结合”机制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模式,而是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借鉴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问:在校期间应着重培养哪些能力?

周理: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政治学的博士研究生,尤其是要培养哲学高度的思维。希望大家多读哲学书目,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并强调经典越读越深刻,可以实现融会贯通。


问:在科研道路与选调生道路之间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周理:硕博期间在科研上的训练所培养的能力很好地助力了在基层的治理实践,在基层与老百姓朝夕相处所带来的幸福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就感更加坚定了自己留在基层的决心。科研道路和实践道路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理想,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464E1

(现场同学提问)

2516A

(周理解答问题)

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从学术殿堂到基层一线,周理用知识的力量点亮乡村,以实干的精神书写担当。他用智慧和汗水,让一片土地焕发新生,让一方百姓收获希望,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与担当。愿我们追随榜样的脚步,以赤诚之心扎根基层,以实干之力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4AD51

(论坛合影)


供稿:王妍妍  审核:张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