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文件精神,不断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特举办武汉大学2025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时间
2025年5月至7月
二、参训对象
40岁以下(1985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专职辅导员原则上均参加,其他专职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可自主报名参加。
三、报名方式
本次训练营以学院(培养单位)为单位报名,请各学院(培养单位)于4月27日(周日)之前将参赛名单(见附件一)发送至jyb@whu.edu.cn。
四、具体安排
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分为理论素养测试和赋能微课两个环节,根据理论素养测试成绩选拔30名选手进入案例研讨环节,根据第一阶段综合成绩选拔20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分为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两个环节,根据理论素养测试、赋能微课、案例研讨三个环节的综合成绩选拔10名选手进入谈心谈话环节。
(一)第一阶段(5月下旬)
1.理论素养测试:主要考察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辅导员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时事政治等。题型含主观题和客观题,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赋能微课:主要考察辅导员对学生工作重难点的思考应对以及理论阐释宣讲能力。选手根据给定主题主讲微课,以视频形式呈现,逻辑清晰,节奏明快,生动易懂,体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办法,时长为4~5分钟。由专家结合视频内容及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本环节拓展为赋能微课比赛,除入围的30名辅导员外,其他专兼职辅导员可自愿报名参加。
(二)第二阶段(7月上旬)
1.案例研讨:主要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突的能力。本环节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开展,每组两名选手围绕2个案例分别开展讨论,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每道案例提问时间限时2分钟,作答时间限时6分钟。评委结合提问质量和作答情况分别对选手进行评分,提问分数占比30%,作答分数占比70%,满分为100分。
2.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学生特征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选手提前10分钟抽取背景资料进行准备,现场根据题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谈话限时10分钟,谈话结束后,选手需结合谈话情况进行简短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评委结合谈话情况对选手进行提问,总结与回答问题总限时2分钟。该环节将组织谈话学生进行满意度测评,作为评委打分参考,满分为100分。
五、奖项设置和计分方式
1.训练营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同时设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和“优秀赋能微课”两个专项奖;
2.根据理论素养测试成绩评选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并确定晋级赋能微课环节的选手(30人);
3.根据赋能微课成绩评选“优秀赋能微课”;根据理论素养测试(20%)和赋能微课(20%)成绩综合计算得分,按照分数排名确定晋级案例研讨的选手(20人);
4.根据理论素养测试(20%)、赋能微课(20%)和案例研讨(30%)各环节成绩综合计算得分,确定晋级谈心谈话环节的选手(10人),并确定三等奖;
5.根据理论素养测试(20%)、赋能微课(20%)、案例研讨(30%)和谈心谈话(30%)各环节成绩综合计算得分,按照总分排名评选一等奖和二等奖。
六、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以赛促学。各相关单位要认真组织辅导员参加训练营,将训练营作为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工作例会、谈心谈话复盘等方式开展经验交流和研讨分析,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激发辅导员自主学习热情。
2.做好培训,以训赋能。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要积极组织针对性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辅导员代表等与辅导员队伍开展深入交流,提升辅导员开展学习研究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训练营打造成辅导员互学互鉴和学生工作队伍形象展示的良好平台。
3.强化运用,以用促建。注重结果应用,将辅导员在训练营中的表现和成绩纳入辅导员个人考核,积极选送优秀辅导员参加省级训练营,搭建辅导员人才培养蓄水池;通过育人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宣传表彰,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学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