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草)我院21篇研究生论文获2016年人民网论文奖奖学金。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本次人民网论文奖共产生了80篇获奖论文,我校研究生包揽了四分之一的奖项,在参数高校中位列第一。
人民网奖学金项目自2008年设立,已迎来第九个春秋。参加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13所院校。今年的颁奖活动将于12月23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届时我院将选派获奖研究生参加相关活动。
论文标题
| 姓名
| 奖项
|
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下的微博使用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
| 何地
| 一等奖
|
美国主流期刊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经济学人》和《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为例
| 宋任智
| 一等奖
|
从工具到平台:新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的再思考
| 曾龙
| 一等奖
|
网络用户劳动、数据商品与媒介资本价值
| 郑忠明
| 二等奖
|
中美“千禧一代”网络隐私保护意识的对比研究——基于中美46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 王敏
| 二等奖
|
宣传2.0:《人民日报》在微博场域中新闻框架的转变——以农民工议题报道为例
| 李润阳
| 二等奖
|
远离环境:《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巴黎气候大会报道的比较研究
| 叶琼
| 二等奖
|
国家形象与个体人格:新闻报道对我国运动员形象的建构研究
| 陈昕怡
| 二等奖
|
技术革新与视觉融合:基于新媒体技术呈现的别样新闻图景
| 陈波
| 二等奖
|
从用户突破: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报业的平台转型之路
| 贾军
| 三等奖
|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运营逻辑探析——以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故为例
| 黄思学
| 三等奖
|
数据新闻将取代传统新闻吗?——基于人民网、新华网、财新网的对比研究
| 魏志赟
| 三等奖
|
移动媒介与传统媒介对“主题报道” 传播现状的分析——以《人民日报》及其客户端对G20的报道为例
| 黄莉瑶
| 三等奖
|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中有关“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 陈新宇
| 三等奖
|
计算传播学视域下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
| 吴倩
| 三等奖
|
我国网络旅游新闻研究——以人民网旅游频道原创新闻为例
| 邓涵
| 三等奖
|
微博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机制分析——基于第三人效果的维度
| 钟婧圆
| 三等奖
|
基于框架理论看政府的政治信任建构现状——以茂名反px事件为例
| 谢灵子
| 三等奖
|
网络媒体与视觉修辞中的原型激活
| 张蓓
| 三等奖
|
基于语料库的人民网对外传播英文报道特点研究
| 成升
| 三等奖
|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突发事件微博研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 钟婧圆
| 三等奖
|
(我校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