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近日揭晓了2024年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评优结果,我院再度脱颖而出,荣获“武汉大学2024年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是我院连续第4年斩获此项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学院研究生会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全院师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了我院在培育高层次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
一、 品牌深耕:打造学术交流高地
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学术科技节平台申报主办精品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协办精品项目等5项,精心打造遥感品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不断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深化专业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为营造浓厚学术科研氛围,与时俱进推动遥感学科交叉发展,我院自2016年起,连续9年成功举办“知卓”博士生论坛。多年来“知卓”博士生论坛不断创新形式,扩大活动规模和宣传力度,在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参与,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更推动了遥感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2024年,精品项目“知卓”博士生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遥感交叉发展”主题展开,邀请了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博士生代表,以专家特邀报告、分论坛专题研讨、围炉讲座等形式,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师生共同探讨遥感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势。
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服务国家科技发展为使命,致力于遥感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推广。我院已连续3年举办科技成果展,科研团队令人瞩目的成果展现了学院在遥感领域的学术实力,彰显了优良的学风与科研氛围,提升了社会公众对遥感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关注度。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加强理论学习向科研实绩的转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学院成功举办了“献礼祖国华诞”科技成果展。本次展览通过宣传册、展板、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学院11个团队在定量遥感、大气遥感、遥感影像解译、多模态遥感大模型、数字摄影测量、时空大数据等多个科研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二、以赛促学: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理念,精心组织研究生参与各项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与实战能力。2024年,在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我院乐鹏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团队研发“时空位置智能服务与交互平台”,以地图与问答联动形式解决城市出行规划难题,荣获全国一等奖(全校唯一)。此类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工程化能力,更直接服务于智慧城市、生态农业等国家重大需求;在“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研究生团队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研究生获三等奖1项。通过以赛促学的深度实践,学院研究生在算法设计、系统开发、成果转化等核心能力上显著提升。
三、多元赋能: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学院通过构建 "全周期、多维度、重实践" 的赋能体系,持续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与创新潜能。依托知卓讲坛、暑期学校等平台,常态化自主组织行业内外专家学者讲座、报告、学术研讨会、分享交流会、学术沙龙、学术诚信定向越野等各类活动年均50余场,覆盖研究生群体超85%。2024年,学院重点打造“三航”活动矩阵:一是前沿技术领航,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智能无人系统前沿技术研讨会、“聚焦科技创新,共享发展引擎”航测高端论坛、武汉大学第六届定量遥感暑期学校暨第三届定量遥感国际暑期学校等,邀请行业领军企业技术总监与校内师生开展对话,围绕无人机遥感、智能测绘等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二是学术素养护航,开展学术诚信游园会、“研途共探索,群星燃炬火”科研素养训练营等活动,通过知识竞答、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融入沉浸式体验,引导研究生弘扬学术诚信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三是跨界协同启航,组织研究生走进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航空航天、遥感卫星领域企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深化 "产学研用" 协同育人机制。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秉持“笃志 敦行 和协 拓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内涵,拓展学科交叉融合边界,提升国际化视野与水平,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实践与交流机会,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推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人:何迁迁 沈求峰
审稿人:吴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