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4月17日,在“草木颂歌 中华瑰宝——武汉大学药用植物科普行动”启动仪式上,药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联合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第四党支部、第六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组建了药学院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携手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手牵小手 共育一珈人”药用植物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化大中小学协同育人”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讲解、趣味的互动、实操制作标本等形式,带领同学们探寻清风藤、贯众、拐芹、多穗金粟兰等多种植物的药用价值,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万林艺术博物馆门前广场召开。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资远,湖北省科协普及部副部长宋声明,武汉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尤传明,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董有明,武汉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吴艳,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梅海涛,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彭蛟,武汉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边志国,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潘虹,药学院师生和第二附属小学师生共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李资远在致辞中强调,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高校的科研“高势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强动能”,以科普之光照亮健康中国之路。立足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战略高度,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庄重而热烈的基调。

志愿者们为到场师生详细介绍了多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地域分布以及药用价值,如活血、止痛、解毒的青蛇藤,行气、消痈、活血的鸡爪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落新妇,生津、益气、健胃的华中五味子等。志愿者们将《本草纲目》中的抽象记载转化为具象的植物器官语言,引导同学们发现身边的中医药宝库,让同学们对身边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有了新的认识。

在志愿者全程指导下,二附小的同学们开启了沉浸式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体验。从观察、辨识到动手制作,志愿者们先展示了已经制作完成的药用植物的标本,并详细讲解了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同学们细致观察了植物的整体形态特征,从根、茎、叶,到花、果实。叶脉的纹理在标本纸上完美定格,让同学们在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冲击下,对药用植物和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
随后,进入动手制作环节。同学们小心地将已经过干燥、压制处理的植物材料涂上白乳胶,并粘贴固定在标本纸上,最后工整地贴上标签,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让每一份标本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植物档案”。在小标本的制作环节,同学们更是创意迸发,突破常规,将各种新鲜采摘的植物叶片、花朵巧妙搭配,装入透明塑封膜制成了“四季书签”,让传统程式化的标本制作升华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作。


此次“大手牵小手 共育一珈人”药用植物科普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普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药用植物讲解和互动标本制作体验,让小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通过此次活动,党员志愿者不仅深化了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在文化传承的使命践行中强化了责任担当。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更多形式的科普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龙吟、田丝竹
审稿:边志国